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

分配问题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也体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分配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

——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

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表2)

表2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单位:万吨)

 

年份

产量

收购

收购量占产量(%)

1958

20000

5876.0

29.4

1959

17000

6740.5

39.7

1960

14350

5105.0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

材料三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

——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相似背景。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

(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结合史实分析其背景,并予以简要评价。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

 

(1)问题: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 背景:资本主义强邻包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 措施: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个人的);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2)举措: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或实行福利制度)。 背景: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扩大社会消费,避免经济危机;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成功经验;凯恩斯主义盛行;民主政治发展,政府重视民众生活保障。 评价:积极: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 消极:增加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3)认识: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分配制度既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同时期的分配制度能反映时代特征;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成功与否影响稳定。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使庄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从表2中可以看到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占产量的比重为30%左右,通过对比可知中苏两国共同问题是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背景需要结合国际形势、计划经济体制特征和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中苏建国初期遭到资本主义强邻包围,国家安全受到威胁;重点发展重工业,忽视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实行城乡二元体制;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的措施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2)20世纪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 二战后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是,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的背景要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特征,从历史教训、民主政治、经济政策等方面分析。福利制度的建立是吸取经济大危机的教训,扩大社会消费,避免经济危机;50—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期,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物质基础;罗斯福新政提供了成功经验;凯恩斯主义盛行;民主政治发展,政府重视民众生活保障。评价要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财政开支和工作等角度全面分析。福利制度的积极影响是,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有利于消费能力的提高,促进经济发展。消极影响是,增加了财政负担;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3)对分配制度的认识要结合材料,从公平效率、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全面论述。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通过牺牲农民、农业利益筹集工业建设资金,中苏两国改革之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西方的福利制度使低收入阶层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也有一定的弊端。综合以上材料,分配制度要兼顾公平与效率,既能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又能促进经济发展,反之则会阻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不同时期的分配制度能反映时代特征;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成功与否影响稳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他最终将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他将国家从持续70年的停滞和压迫中解救出来他是将自由还给了东欧各国的伟人。以上评语是美国总统里根等各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是

A.罗斯福                      B.丘吉尔

C.撒切尔夫人                 D.戈尔巴乔夫

 

查看答案

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苏联改革突破了斯大林模式使工业产值超过美国

B. 扩军备战争夺霸权导致美国经济持续下滑

C. 经济政策不同导致两国经济此消彼长

D. 经济多极化催生政治格局多极化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GDP是宏观经济中最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据,因为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下图中最高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实行了以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政策

B. 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C. 用经济管理的方法代之以原来的行政命令

D. 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

 

查看答案

下表反映了1973年苏联经济与美、法、日的对比,据此可知

 

苏联

美国

法国

日本

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占企业总数比重

11.2%

0.6%

0.1%

1.4%

1000人以上的大工厂生产的工业品占工业品总产量比重

61.5%

38%

42.1%

34.4%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C. 规模经济是苏联经济模式的特征    D. 法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新霸主

 

查看答案

1990年苏共党内的思想十分混乱,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从全盘否定斯大林发展到彻底否定十月革命和苏联70多年的历史,反对列宁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反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苏共领导层内的斗争不断加剧,党组织和国家政权陷入半瘫痪状态。这说明苏联

A. 经济体制改革未触及斯大林模式

B. 思想僵化引发社会各种矛盾

C. 政治改革偏离方向导致政局失控

D.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出师不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