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

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历史这样回答他(   )。

A. “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 “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 “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 “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注意时间“1923年前后”,联系孙中山晚年接受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1924年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展“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因此D项符合题意;A、B、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17年秋,孙中山就任大元帅,举起了护法大旗,把矛头直指

A. 北洋军阀的头子袁世凯

B. 皖系军阀段祺瑞

C. 滇系军阀唐继尧

D. 桂系军阀陆荣廷

 

查看答案

(题文)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其核心目标是

A. 反对袁世凯独裁复辟帝制

B. 反对段祺瑞的独裁统治

C.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D. 维护共和政体和《临时约法》

 

查看答案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查看答案

1913年5月5日《大公报》载:“检阅旬月以来各报纸,奋其如刀之笔,以叛、逆、贼、犯、诛、杀、讨、戮等凶恶名词,为家常谈助……但常笔飞墨舞,大出风头之际,忽来外人之取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材料说明当时报纸具有讽喻时政的功能

②材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局势

③“宋教仁案”不可能见于当年报纸中

④材料中的“外人”是指西方列强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1912年3月10日,英国公使朱尔典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仪式,看到与会者百余人,“内有洋服者,有中服者,有有辫者,有无辫者,有红衣之喇嘛,有新剃之光头,五光十色,不一而足”。上述材料反映出

①辛亥革命使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悄然的变化

②袁世凯政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支持

③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封建的任务

④英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政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