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既不炮轰厕所,也不在早餐时发动进攻。这种情况最不利于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C 【解析】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方针是速战速决,材料中战役方式显然不符合德国的特点,不利于德国战争发展,才正确;其他国家不符合,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你们将会在树叶落下之前返回家中。”德国皇帝这一许诺宣告破产是在

A. 马恩河战役后

B. 索姆河战役后

C. 凡尔登战役后

D. 日德兰海战后

 

查看答案

有人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形象地比喻为:两个小孩打架将一群大人牵扯进来引发的更大规模斗殴的过程。其中“两个小孩”寓指

A. 德国和法国

B. 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

C. 意大利和法国

D. 奥斯曼帝国和塞尔维亚

 

查看答案

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

A.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B. 英法对德宣战

C.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D. 俄国出兵巴尔干半岛

 

查看答案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其革命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地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可见,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客观情势使然,而不是什么“激进主义思潮”的产物。因此,辛亥革命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飞跃,它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在中国绵延几千年并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制度,破天荒地宣布了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从而扫清了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障碍,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其政治意义是决不能低估的。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某人翻译一本书名叫《平民政治》,但现在却准备易名为《共和政治》后再出版。《国粹学报》过去一段时间销路不畅,但最近改名《共和杂志》,重新变得抢手。

——摘编自徐兆玮《棣秋馆日记》

革命后地方不同了一点,绿营制度没有改变多少……守兵当值的,到时照常上衙门听候差遣。马兵仍照旧把马养在家中。衙门前钟鼓楼每到晚上仍有三五个吹鼓手奏乐……

——沈从文《辛亥革命的一课》

(1)材料一是从什么角度评价辛亥革命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归纳材料二两段材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不同看法,对此应如何理解?你认为在研究历史时应该注意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坚,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1894年6月孙中山《上李鸿章书》

材料二“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目的,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认为“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中的“本”和“末”分别是指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孙中山为了达到革命的目的,辛亥革命前在组织上有什么重大行动?思想上用什么来体现他的革命主张?

(3)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孙中山在晚年为了“民族革命”的继续,在理论上有什么重大发展?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