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

“人之一身应事接物,无非义理之所在,人虽不能尽知,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要力行其所己知,而勉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矣。”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

A. 格物致知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明道救世

 

A 【解析】根据题干“求其所未至,则自近及远,由粗及精,循循有序,而日有可见之功”可知要贯通,必须要花功夫,格一物,需由近及远,层层而进,体现了宋明时期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的认识论,故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由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形成,主张经书研究与社会现实问题联系起来,题干中未涉及到社会现实问题,故B项错误;知行合一是明中期思想家王阳明提出,认为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与题干探究事物无关,故C项错误;明道救世是顾炎武的思想,明道就是明白道理,救世就是要对社会有贡献,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A. 注重农业时令

B. 尊重自然规律

C. 重视历法指导

D. 强调精耕细作

 

查看答案

“国有史而知兴替,家有谱而世系明”,中华民族历来都有编志、修谱的良好传统。而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中国许多家族都有叙家谱、族谱的习惯。家谱、族谱文化反映了古代中国

A. 家国情怀的浸润

B. 宗法制度的延续

C. 分封制度的发展

D. 农耕文化的传承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起,联合国多次讨论不扩散核武器问题,但因美、苏两国的争斗,没有取得成果。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1576号决议,要求所有生产核武器的国家暂时和自愿地不将核武器控制权移交给非核国家,不向其提供制造核武器的曲要的机密情报。

60年代上半期,法国核试验成功,拥有了核武器。1968年,联合国大会以95票对4票、21票弃权通过决议,批准美、苏联合提出的《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表示希望有尽可能多的国家加入。随后,美、苏、英以及另外59个国家签署了这一条约。条约规定:缔约的核国家保证不直接或间接地把核武器转让给无核国家,不援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缔约的无核国家保证不制造核武器,不直接或间接地接受其他国家的核武器转让,不寻求或接受制造核武器的援助,也不向别国提供这种援助。

——摘编自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井结台所学知识,说明在联合国通过1576号决议后有关国家仍要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得以签订的原因及其作用。

 

查看答案

材料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首先在北非展开,然后蔓延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埃及人民1952年革命和1956年反对英、法、以色列武装侵略的胜利,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的开始,摩洛哥、苏丹的独立,是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第一个高潮的主要标志。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独立对非洲、西方列强和世界局势的影响。

 

查看答案

成千上万从北非、中东出发,渡过地中海前往欧洲的移民,在欧洲造成日益严重的难民问题。这种现象本质上反映国际社会与相关国家应解决好(  )

A. 民生问题    B. 霸权问题

C. 民主问题    D. 恐怖问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