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表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入仕群体中赛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下表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入仕群体中赛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何怀宏《选举社会》

A. 扩大了统治基础

B. 加强了中央集权

C. 提高了官员素养

D. 放宽了录取标准

 

A 【解析】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东晋寒门子弟的比例较低,而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选官制度,没有体现出加强中央集权和官员素养的提高,故BC项排除;从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录取标准发生了变化,而不是“放宽”,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春秋》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对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崩溃

B. 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强大

C. 周朝的中央集权体制瓦解

D. 周天子与郑伯进行争霸战争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陈独秀看来,西方民族是理性的民族,而东方民族是感性的民族。因此他视西方文化为先进的现代文化,视东方文化为落后的古代文化。陈独秀认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首先是“气候土地”条件决定的。他曾说“孔子的学说思想所以发生在中国决非偶然之事,乃是中国的土地气候造成中国的产业状况,中国的产业状况造成中国的社会组织,中国的社会组织造成孔子以前及孔子的伦理观念。”在他眼里,东方文化是封建时代的文化,而西方文化则是代表世界现代化发展方向的资本主义文化;封建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就是落后与先进的矛盾,就是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由于地理和历史演进的不同,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民族性。陈独秀认为,积极、进取、好斗、追求自由的个人主义精神是西方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东方文化的民族性则是无为、庸俗、守旧和不思进取。他认为,东方民族虽然强调家庭为重,却普遍缺乏公共心,因而整个民族缺乏组织力;而西方民族虽然强调个人主义,但是他们有维护国家利益的公共心,因而西方国家在关键时候有组织力,不像中国人这样涣散。

——摘编自郑丽平《陈独秀的东西文化观评析》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认为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实践其文化观的主要事件,并分析该事件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国际联盟的出现不仅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的现实,更表达了人类在经历了一场空前浩劫的大战之后对世界和平的追求与向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组成的常设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是国际政治和国际法的重要发展,是各国维护和平、努力用协商和仲裁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理念的继续实践。它在推进国际社会有序化,促进国际合作,伸张中小国家正当诉求,以及促进人权与社会福利、改善劳工劳动条件和待遇等方面所做的有益工作,都是人类社会取得的文明进步,对现代国际组织的运作与发展亦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正如华尔脱斯所说:“国联不论在成功或失败的时候,始终以宪章的形式体现了人类向往和平和一个合理组织起来的世界的愿望”。但是,国际联盟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并没有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实际变成了维护战胜国利益的“战后新秩序”,反而在客观上助长了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标志着一战后建立的国际秩序的彻底破产,国际联盟也名存实亡。1946年4月19日,国际联盟正式宣布解散。

——摘编自徐蓝《国际联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

(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建立的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联盟“并没有在保卫世界和平方面作出应有的贡献”的表现。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社会对婚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商鞅变法以法律形式树立了政府与法律的权威,只有得到官府证许的婚姻才是合法的。如此强调官婚,便使婚姻更加规范化、严肃化,因而增加了离异的困难性,有利于个体小家庭的巩固。在婚姻生活中,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婚姻家庭关系,明确了夫妻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法律触及到了婚姻生活的方方面面,依法处理婚姻问题逐渐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稳定了婚姻家庭关系,维护了国家与社会的秩序,使建立在小家庭基础上的秦成就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伟业,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虽谈不上全面系统,却有着开创性的历史意义,为后世处理婚姻问题、规范婚姻行为、协调婚姻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摘编自刘举《商鞅变法后秦社会对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

(1) 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后秦国婚姻关系法律规范的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后婚姻问题的法律规范对秦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一建国前(1876-1949)铁路干支线总表(不包括矿山线、森林线、码头线在内)

 

时期

分布

新建

(单位:公里)

分布比例(约)

经营类型

清政府

(1876-1911)

关内各省

5749.5

63%(主要在华北、上海周边)

国营、商办中外合营官商合办等

东三省

3387.7

37%

共计

9137.2

 

北洋政府

(1912-1927)

关内各省

2169.9

55%

国营、商办日本擅修中日合办

东三省

1776.8

45%

共计

3946.7

 

国民党政

府(1928-1949)

东三省(1928-1931)

910.8

7%

主要为国营和日伪经营、少量商办

关内各省(1928-1937)

3602.5

27%(主要在南京周边)

国民党政治区(1937—1945)

1913.6

14.5%

华北人民解放区(1948)

59

0.5%

关内日日伪控制区(1937-1945)

924.7

7%

东三省和热河省(1937-1945)

5745.8

44%

共计

13156.4

 

建国前全国大陆铁路

26240.3

 

 

 

 

——摘编自金士宣、徐文述《中国铁路发展史(1876—1949)》

综合提取表中历史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