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曾向汉武帝建议:“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名田:名下的土地),以赡不足”,其目的是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
A. 反对儒家崇古的传统
B. 平均分配土地以缓和矛盾
C. 废除地主土地私有制
D. 限制豪强地主的土地兼并
汉武帝实施严密的编户制度,凡政府控制的户口都必须按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项目载入户籍。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 促进经济恢复
B. 增加封建国家税收
C. 打击土地兼并
D. 确保制度的延续性
南宋辛弃疾在《最高楼》一词中曾哀叹:“千年田换八百主,一人口插几张匙?便休休,更说甚,是和非!”这一哀叹实质上反映出古代( )
A.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B. 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变迁
C. 自然经济渐趋瓦解 D. 土地所有权的非连续性
“井田废,田非耕者之所有,而有田者不耕也。耕者之田资于富民,富民之家地大业广……是以田者日累其半,以至于富强;耕者日食其半,以至于穷饿而无告。”苏轼认为废井田
A. 促使土地数量增加
B. 有效遏制土地兼并
C. 有利社会合理分工
D. 加大社会贫富差距
春秋时期,直接促进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向私有转变的因素是
A. 铁器的使用
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C. 各国税制改革
D. 战争的影响
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里,造成这一现象根本上是因为
A. 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 统治者不抑制土地兼并
C.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
D. 土地私有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