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明代棉花的种植已在北方地区得到推广,山东、河南、河北都是重要的产棉区,山东东昌府的“棉花转贩四方”,“民赖以利”,兖州府的棉花也有“商贾转鬻江南。”这说明明代
A. 形成南粮北棉的生产分工
B. 北方商品经济发展程度高
C. 海运畅通促进山东棉花外销
D. 形成初步联系的国内市场
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
A. 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显现
B. 南方农业强调精耕细作
C. 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盛行
D. 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
有学者指出:“冷战”终结后,全球地缘政治秩序进入自发调整期,国际政治体系宛如一个正在旋转的万花筒,充满不确定性,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毫无疑问已成为政治冲突最有效的“减震器”。材料的主旨是
A. 全球政治体系具有明显的单极特征
B. 经济全球化加剧各国间政治冲突
C. 经济联系加强使各国共同利益增大
D. 维护世界和平需要实行全球治理
1917年3月2日,尼古拉二世在日记中写道:“为了挽救俄国和保持前线部队的安定,我必须退位。……凌晨1点,我带着一颗因痛苦而沉重的心离开了普斯科夫。”很快,尼古拉二世发布退位诏书,俄国的政治进程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是指
A. 沙皇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
B. 布尔什维克党登上政治舞台
C. 俄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D. 通过武装耳争推翻临时政府
1964年1月,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这被外国媒体形象地称作“外交核爆炸”。中法建交得以实现的历史背景是
A. 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B. 应对世界霸权主义挑战
C. 法国奉行“一个中国”原则
D. 法国在亚洲影响力提升
比较我国1949年颁布的《共同纲领》和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两部法律文献内容,其主要不同点是
A. 国家性质确立发生根本变化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指导
C. 坚持国营经济的引导作用
D. 政权主要依靠力量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