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接受新自由主义是对那一时期经济不稳定的回应。公司利益集团认为凯恩斯的干预方法对其不再有利,必须寻找其他出路,并找到古典自由主义,认为它至少可以为削减被看作是赢利障碍的政府计划提供理论依据。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持续统治可以用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加以解释。世界资本主义竞争结构的变化形成了至今仍然发展着的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殊形式。资本主义这种变化了的竞争结构改变了大企业对于经济政策的政冶立场,使大企业从国家管制资本主义的支持者变成反对者。
——摘编自[美]大卫·M科茨《全球化与新白由主义》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全盛时期。新自由主义信奉“市场万能论”,力推自由市场经济,解除政府对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削减社会福利;实行“大市场”和“小政府”。当新自由主义处在高峰期的时候,从2007年夏季开始,西方许多国家先后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这是一次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系统性危机。这一切有力地证明,自由市场配置资源不仅没有达到最有效率的状态,而且相反,出现了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市场失灵”,即市场配置资源无效率。
——摘编自吴易风《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在西方国家的实践。
材料: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换言之,正是血缘宗族社会的内在需求,为以伦理道德为特色的传统价值观提供了存在的合理依据,而作为中华元典的“六经”,正是传统价值观的承载者。它们共同塑造了中国“连续性”形态的文明。
——姜广辉、程晓峰《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形成的原因一从西周的宗法制度谈起》
运用相关历史知识,对材料中中国文明“连续性”形态的成因进行探讨。(说明可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修改补充或提出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经济政策“调整(或退却)”的现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内战的结束意味着不再需要……这种权宜政策,于是它被立即摒弃了。农民们拿起武器,反对无偿的征收。……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这一政策允许部分地恢复资本主义。……对列宁来说,这种新的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为的是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我们必须退却,而要诚实地面对我们国家今天所遇到的形势。这个伟大的国家将坚持下去,并将获得新生和繁荣……这个国家需要行动,而且现在就行动起来。
——罗斯福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三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国落后的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脫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因而并不可怕。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几个问题的通知》(1980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和美国经济政策“退却”的原因及相应措施的本质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意义,并从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教(或退却)”中,谈谈你的认识。
“资本流遍世界,利润流向西方”是当今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一种现象,它揭示了
A. 发达国家控制世界贸易的现实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必然趋势
C. 区域集团化发展下的必然结果
D. 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的本质问题
美国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 盛行黑奴贸易 B. 广泛传播基督教
C. 殖民扩张掠夺 D. 出现新型交通工具
法国学者塞尔纳指出在法国历史上存在有一个“极中派”,他们是这样一个政治群体,很懂政治,也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这些亲历1789—1794年革命历程的人十分了解议会斗争,并深感激进革命年代政局动荡、战乱不断的原因之一就是立法机构大权独揽。据此推断“极中派”
A. 反对立法权至上
B.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C. 想法严重脱离法国当时实际状况
D. 对法国大革命没有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