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仁”的提出,是对“人”的发现。仁的基本内涵可以

归纳为三点:克己、爱人、复礼。克己复礼是为了更好地去爱人,爱人是为了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从而达到“仁”的完美境界,这两方面互为表里,精神层面与行为礼数相辅相成,无不体现着一种强烈的人本主义精神。

材料二: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做的,不是去找出事物的本质,而是要发现那个把世界万物安排得如此合理,如此井然有序的力量。这个力量就是“善”。苏格拉底认为这个“善”就在人的心灵中。所以人最重要的是“认识你自己”,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孔子和苏格拉底人本思想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研究的焦点及二人追求的共同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人精神追求的共同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苏格拉底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和“善”?其共性是什么?

 

(1)焦点:人性或人本身。精神:人本主义。 意义:使中西方人们从对自然的关注转移到对人身的关注上来;成为中西方人本思想的源头。 (2)途径:孔子认为克己、爱人、复礼是实现“仁”的手段和途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要达到善就要获取广博的知识。 共性:都强调主观意识的修养,都认为只有提高主观修养才能真正达到“仁”和“善”。 【解析】(1)从“孔子的人本思想是以‘仁’为核心的”以及“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的核心在于‘善’”可以看出两者都关注的是人,是人性。追求的精神是人本主义思想。意义:结合材料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本主义使中西方人们从对自然的关注转移到对人身的关注上来;成为中西方人本思想的源头。 (2)从材料中“克己、爱人、复礼”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克己、爱人、复礼”是实现仁的关键方式,苏格拉底则主张“知识即美德”,要求人们求取广博的知识。共性:从材料的叙述上看,两者都强调人们要主动去求,要有主观能动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做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做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不少类似之处。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主要区别是

A. 重视道德的意义

B. 肯定人的价值

C. 强调知识的作用

D. 推崇君主权威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曾说:“我们断言感觉不是智慧,尽管要知道个别事物主要通过感觉,但它们不告诉关于任何事物的为什么,例如火为什么热,而只知火热。”这说明亚里士多德

A. 强调理性的同时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B. 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C. 鼓励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发展奠定基础    D. 认为理念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查看答案

亚里士多德提出,一切政体都要有三个要素: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构。其二为有关公务执行的行政机能,其三为审判机能。他认为“如果三个要素都有良好的组织,整个政体也将是一个健全机构”。亚里士多德的上述观点

A. 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真实写照    B. 关注到政治统治的制度化问题

C. 最早提出了权力制衡的理论    D. 反映了城邦居民的共同愿望

 

查看答案

在柏拉图的共和国中,正义原则要求统治者的统治应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每个人不可能模仿许多事情,只能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能任意更换。这反映出柏拉图

A. 认为国家最佳政体为共和制

B. 政治理想具有理性主义色彩

C. 痛斥现实政治中非正义行为

D. 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摇旗呐喊

 

查看答案

(2018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在柏拉图眼里,荷马史诗以及悲剧、喜剧(即希腊文艺遗产)都是不好的,这是因为文艺只属于情欲,绝不属于理智,它不能给人真理,反而逢迎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伤风败俗。这反映了古希腊

A. 道德教化问题受到了一定关注

B. 人文主义者普遍推崇理性

C. 文学家和艺术家没有社会地位

D. 社会世风日下且人情淡薄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