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贞观十四年(公元641年),魏征上书唐太宗,说:“广臣闻君为元首,臣做股肱……君虽明哲,必藉股肱以致治。”唐太宗也经常对臣下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贞观时期被后世称道的原因在于君主给了臣子更多的尊重和参政机会,让这些臣子在君臣道义的要求下去参与社会治理,进而在制度设计上为君臣共治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条件。
——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二在明代,以官员批评皇帝为核心的君臣冲突表现的尤为突出。成化四年,宪宗为满足生母周氏愿望,命大臣于帝陵外别选址以葬英宗嫡后钱氏。此事有违礼制,群臣极谏争之,“伏哭文华门,竞得如礼”。明中期以后,“占夺民业,而为民厉者,莫如皇庄及诸王、勋戚、中官庄田为甚”。于是“科道”谏言,“天子以四海为家,普天率土莫非所有,何必置立庄田与贫民较刀锥之利哉”?宪宗边于群臣压力,对弊政有所厘清。天启年间,熹宗纵容魏忠贤介入朝政,南北诸臣纷纷上疏要求惩处魏忠贤,熹宗皆不纳。
——摘编自张廷玉《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时期君臣共治得以实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君臣冲突加剧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到明君臣关系演变的根源。
某组织在成立时宣布:“(缔约国)决心把建立欧洲共同体为起点的欧洲统一进程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一组织的成立
A. 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B. 加速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C. 确立了欧洲在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
D. 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渐发生了一些新变化:社会主义阵营分裂、资本主义阵营分化、第三世界的兴起。这些新变化推动
A. 多极化格局逐步形成
B. 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
C. 美苏关系走向妥协
D. 美国战略重心转移
下表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据此判断( )
国别 | 1948年 | 1955年 | 1960年 | 1965年 | 1969年 | 1970年 |
美国 | 22.02 | 16.70 | 16.23 | 14.71 | 13.85 | 13.75 |
日本 | 0.45 | 2.18 | 3.22 | 4.50 | 5.90 | 6.20 |
西欧共同市场 | 11.72 | 20.48 | 23.64 | 25.93 | 27.99 | 28.57 |
英国 | 11.05 | 8.72 | 8.12 | 7.16 | 6.25 | 6.25 |
(注: 西欧共同市场为法、德、意、比、卢、荷等六国)
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相对衰落 B. 日本逐渐处于出超地位
C. 西欧共同市场出口增长速度最快 D. 世贸组织推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
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斯摩特关税法,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41%;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做法
A. 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
B. 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
C. 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
D. 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
近代人文主义的兴起,将人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自然科学的发展,一方面验证了人文主义思想的正确性,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人类在自然界地位不断的降低。这主要反映出
A. 自然科学发展制约人文主义发展
B. 自然科学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
C. 自然科学发展有助于“认识人自己”
D. 宗教神学束缚了人文主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