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

《新唐书百官志》载: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唐高宗永淳年间,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政事堂变迁反映出

A唐朝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

B唐朝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

C唐朝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

D我国封建社会皇权运行困局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初,三省长官议事于门下省之政事堂”、“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乃徙政事堂于中书省”、“开元年间中书令张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且于其后分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唐朝中书门下权力增大,三省权力牵制体制削弱,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三省六部制度逐渐完善,故B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中枢机构权力依次轮换,故C排除。政事堂变迁为皇权服务,故D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学者钱穆认为“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据此,对汉、唐政治制度理解正确的是

A. 汉代由宰相独揽一切统治大权

B. 汉代相权严重威胁皇权

C. 唐代制度比汉代更利于巩固皇权

D. 委员制从根本上制约了皇权

 

查看答案

就北魏“均田制”,著名学者黄仁宇做了如下的归纳:“魏之‘三长’、‘均田’以及(其后)各朝的‘府兵’,都系用‘间架性的设计’作基础,也就是先造成理想上的数学公式,广泛地推行于各地区。行不通时,互相折衷迁就,只顾大体上在某种程度上的可行,无意以条文作主,凡事认真。这种办法施行至公元775年安禄山叛变时,已不能继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政府制度在实际推行中受挫

B. 材料分析出唐朝灭亡的原因

C. 黄仁宇否定三长均田府兵制

D. 材料认为政府执行力度不够

 

查看答案

“它创立了一种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它具有双重性又长期代表中央分驭地方,主要为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所握权力大而不专。”据此判断,“它”的设置

A. 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B. 较好的发挥了地方的独立自主

C. 标志着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成熟

D. 改变了绝对专权的政治大环境

 

查看答案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 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 “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 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 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

 

查看答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乃营建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而从2002年的阿房宫考古队考古发掘中发现,阿房宫前殿没有建成,“火烧阿房宫”是历史误传。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A. 关于阿房宫的研究要通过多种途径来论证

B. 教科书关于秦朝后期的历史必须重新编撰

C. 任何历史研究必须通过考古发掘才能证实

D. 《史记》不可能是信史,信史之说不正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