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牵制权力的制度要说简单,一句话就能概括,就是台谏制度。所谓“台”就是御史台,“谏”就是谏官,御史是监察百官的,谏官是对皇帝进言的,也可以说是对皇帝进行监督的。中国古代很重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很早就有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

——摘编自《中国古代反腐败的三种方法》

材料二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诸葛亮据此指出:“非法不言,非道不行,上之所为,人之所詹也。夫释己教人,是为逆政;正己教人,是为顺政。故人君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身不正则令不从,令不从则生变乱。”

材料三“大臣祛,小臣廉”,“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则小臣得于观感之下者,将无不唯利是图矣。京官贪浊而安处无事,则外官被其鼓动饮风者,亦无不唯利是图矣”。

材料四历来的统治者都说要反贫,但是在专制制度下往往成效不彰,处在衰败时期的清帝国更是如此。原因如下。第一,有些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人人如此,法理和是非界限已经模糊。第二……“近日言官卖折之风甚火。……大抵皆以贿赂陈奏者也。……明言官多争意气,今朝言官多因贿赂,可耻之甚!”……第三,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它们都不过是行政系统的附属物。最后的裁决权掌握在专政政权的最高统治层特别是皇帝、皇太后手中……第四,社会生活没有民主化,民众维护自己权益的现代公民意识没有形成,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的新闻舆论监督。

——摘编自袁伟时《帝国落日:晚清大变局》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核心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两个实例进行佐证。

(2)据材料二,诸葛亮认为建立廉洁政府的首要前提是什么?材料三中提出的反贪思路是什么?为什么?

(3)据材料四,概括晚清政府反贪成效不彰的原因。

 

(1)核心观点:通过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 佐证:秦朝设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代设立刺史,成为地方专职监察官员;宋代在地方设置通判监察地方长官。 (2)前提:最高统治者自己要首先做到廉洁自律,方能贯彻政令,建立廉洁政府。 思路:治贪以高官为重点。 原因:高官影响大,对下面起示范作用,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形成。 (3)原因:行贿受贿成为官场习惯;反贪人员本身贪腐;缺乏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缺乏民主和舆论监督。 【解析】试题解析:(1)第一小问观点,依据材料一中“监察系统、御史制度、弹劾制度”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佐证,依据所学知识从秦朝、汉代以及宋代设置的机构来佐证。 (2)第一小问前提,依据材料二中“正己教人,是为顺政……先正其身,然后乃行其令”的信息从“廉洁自律”的角度作答;第二小问思路,依据材料三中“大臣贪浊而日在高位,京官贪浊而安处无事”归纳答案;第三小问原因,依据材料三中“外官被其鼓动饮风者,亦无不唯利是图矣”的角度思考作答。 (3)依据材料四中“行贿受贿活动已成为官场习惯”可以归纳出“行贿受贿成为官场习惯”,依据“大抵皆以贿陈奏者也……今朝言官多因贿赂”可以归纳出“反贪人员本身贪腐”,依据材料中“没有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可以归纳出“缺乏独立的司法和监察系统”,依据“社会生活没有民主化……也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独立的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概括出“缺乏民主和舆论监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表明中国的教育制度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波浪式发展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形成“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但这些变化遭到了赢秦执政时期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沉重打击。两汉以来,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创新有三个大高峰,即西汉高峰、隋唐高峰和北宋高峰(如图所示)。入汉之后,汉代教育制度从文教政策和教育目的作了较大的调整,形成了第一个教育制度创新的高峰。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多元融合的教育思想的开创,到隋唐时多元融合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形成了第二个高峰。而发展至宋,教育思想创新与教育制度创新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形成了第三个高峰。

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示意图

——摘编自李国钧、王炳照主编的《中国教育制度通史》

材料二近代以来,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各阶层人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甲午战争失败后,维新派积极推进新式学堂的开办。维新派认为,中国积贫积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良好的教育,为了变法,必先改革教育。从京师大学堂到各省的实业学堂、南洋公学等各教学机构纷纷成立。长沙创办的时务学堂和京师大学堂设立后,把经学、理学、掌故学等列为普通学,以高等算学、格致学、农学、矿尔、商学、卫生学等实学为专门学。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代的教育制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有何变化?指出唐宋教育制度创新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维新派与洋务派教育改革的共同之处。如何认识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关系。

 

查看答案

美国制宪会议期间,汉密尔顿说:“如果在联邦的某个邦内发生民众叛乱,其他各邦就把它镇压下去,如果某一部分发生弊端,其他仍然健全的部分就能予以纠正其他。”汉密尔顿认为

A. 联邦是各州的联盟体

B. 联邦体现主权在民原则

C. 联邦政府有绝对权力

D. 联邦能够稳定国家秩序

 

查看答案

19世纪晚期时,在英国,首相和内阁是议会多数党的“党魁”和领导核心。除非多数党自身发生分裂,议会几乎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即使通过了不信任票。内阁还可以“诉诸选民公断”,提请英王解散下院,在新议会选举中。内阁因处于执政党的有利地位,获胜也不成问题。这反映英国

A. 责任内阁制开始得到确立

B. 议会已不再对内阁投不信任票

C. 立法权对行政权制衡削弱

D. 内阁权力膨胀推毁了宪政制度

 

查看答案

罗马法强调,法律承认个人有独立的人格,承认个人为法的主体,承认个人生活中有一部分是不可干预的,即使国家在未经个人许可时也不得干预个人生活的这一部分。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A. 维护公民平等

B. 强调法律至上

C. 限制公权滥用

D. 追求司法公正

 

查看答案

公元前546年,古希腊执政官庇西特拉图借助外籍雇佣军的力量,收缴了公民的武器,建立起一支300人的私人卫队,把自己的住所安在卫城之内,成为凌驾于公民集体之上的君主。这一现象表明古代雅典(  )

A. 直接民主有较好发挥    B. 民主政治一度反复

C. 发展了梭伦的宪政制    D. 是集权制下的民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