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到袁世凯拥护共...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出现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到袁世凯拥护共和的承诺后,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让位于袁世凯。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第二天,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是伟大的辛亥革命的产物,然而它却命途多舛,1914年被袁世凯废除,袁世凯死后,约法被恢复,但很快又被《中华民国宪法》取代,1925年,段祺瑞以“传统已坏,无可因袭”的理由宣告临时约法无效。

——据林炯如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两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有何不同,并概括它们颁布的政治背景。

 

(1)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共和制的基础相对薄弱(专制传统影响较深);政局动荡,反动势力的破坏;共和思想的影响不够深入;国民的民主素养普遍欠缺。 (2)不同:中国实行责任内阁制,总统没有实权;美国确立总统制共和制,总统是权力中心。背景:中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政局变化,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美国:邦联体制的危机;各种力量的斗争与妥协。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临时约法》“命途多舛”的原因要多角度分析,例如,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阶级方面资产阶级力量不大、思想方面共和思想的影响力不够等。 (2)中、美两国宪法所确立的政体的不同主要突出中国的政体是责任内阁制,颁布的政治背景主要突出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而专门实行责任内阁制,因为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而美国的政体则是总统制,颁布的政治背景主要突出邦联制改为联邦制、各种力量的斗争与妥协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宁曾提出四点要求:“第一,立即与同盟国停战;第二,把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第三,没收资本家的工厂、矿工和其他工业企业,交给各厂的工人委员会管理;第四,确认苏维埃取代临时政府为最高权力机关。”这表明此时布尔什维克党的中心任务是

A. 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B. 推行新经济政策

C. 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D. 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查看答案

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 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

B. 人民迫切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 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

D. 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查看答案

1942年2月,美国给中国巨额贷款5亿美元,超过了1937年到1941年7月贷款总数的两倍,而且未规定利率、偿还期、担保及借款用途。美国大力加强对中国援助的主要原因是

A. 建立战后中美关系,维护美国的远东利益

B.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中美是同盟关系

C.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

D. 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分割中国领土

 

查看答案

1930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七十号通告,提出“扩大红军的总策略是要建立在集中农民武装,扩大红军向着中心城市发展”。同时,又提出“打破游击战争中之上山倾向、保守观念、分散政策等农民意识和土匪倾向”。由该报告可判断出

A. 中共党内存在“左”倾冒进思想

B. 当时的革命形势利于中央根据地

C.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有待完善

D. 中共中央对时局的估计过于乐观

 

查看答案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