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以雄才大略独揽事权,于是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晚年又用中书。(曹)魏世,中书监始参大政。东晋则侍中始优。下逮(南朝时)宋、齐,尚书、中书、侍中三者皆为辅臣。唐代中央最高机关,依然是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其职权分配,则中书掌定旨出命,门下给事中掌封驳,尚书受而行之;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在斯图亚特王朝前期(1603~1688年),依托于枢密院而设立的“外交委员会”,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由于会议地点在王宫密室之中,而所议国务又颇为隐秘,故“外交委员会”又被时人称为“密室会议”“内阁会议”或“内阁”。到斯图亚特王朝后期,即1689~1714年间的威廉三世与安妮女王统治时代,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这标志着内阁制在英国的形成。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内阁制的形成》

材料三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

时间

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

1638年

改“蒙古衙门”为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及部分与外国通商及外事关系事务。

1729年

设“军需房”,后改名为“军机处”。

1859年

设“总税务司署”,并任命英国人李泰国为总税务司,是管理全国海关关税及海关行政事务的机构。

1861年

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事务,兼管通商、海防等洋务事务。

1901年

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

1906年

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

1911年

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

(1)据材料一,概括汉、魏晋、唐三个时期中枢机构的演变,归纳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独揽事权”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斯图亚特王朝时期英国内阁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分析其变化的政治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清代前期、后期中央机构两类不同性质的改革,评价晚清时期(1840~1912年)中央机构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1)演变: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机构。 方式:(另设机构)转移相权;分割相权(相互牵制)。 (2)趋势: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演变为公开、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 原因:“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逐渐摆脱君主控制走向独立。 (3)类别:清代前期是强化封建集权的改革;后期是仿效西方制度的改革。 评价: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也是晚清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及向西方学习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4)因素:本国历史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外部的影响。 【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演变,据材料“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得出汉武帝设内朝以夺相权,据材料“魏、晋以来的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得出魏晋时期出现了三省,据材料“尚书、中书、门下三省。但他们现在已是正式的宰相,而非帝王之私属”得出隋唐时期三省正式成为宰相。第二小问方式,据材料“重用内朝尚书,夺宰相权”、“中书监始参大政”等得出(另设机构)转移相权,据材料“古代的宰相权,现在是析而为三”得出分割相权(相互牵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君主、辅佐君主处理外交事务及其他重要国务的秘密机构”得出从私密的御用咨询、决策机构,据材料“内阁已成为一个公开的、合法的政治机构,并事实上承担着中央政府的职能”得出演变为公开、合法的国家最高决策和行政机构。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从光荣革命后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王权走向衰落,议会主权的逐步确立,政党政治的兴起,内阁逐渐摆脱君主控制走向独立等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第(3)问,第一小问类别,据材料“理藩院”、“军机处”得出清代前期强化封建集权的改革,据材料1859年后设“总税务司署”、“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外务部”、“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出后期是仿效西方制度的改革。第二小问评价,据“晚清时期(1840—1912年)”,应从近代社会的沉沦和近代化等角度回答,结合所学得出:一方面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具有半殖民地的色彩,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 第(4)问,主要因素要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根据材料一可以归纳为受本国历史传统的影响;根据材料二可以归纳为受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的影响;根据材料三可以归纳为受外部的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二: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1)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一的观点。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查看答案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  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第十八条:参议员每行省、内蒙古、外蒙古、西藏各选派五人,青海选派一人;其选派方法,由各地方自定之。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人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联系材料二、三,说明两部宪法有哪些本质区别?材料二、三反映在立法思想上有哪些进步?

材料四

(3)材料四反映了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进步。透过图片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认为“依法治国”方针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4)从中国政治体制的变化中,我们能得到什么认识?

 

查看答案

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这段话说明 

①西欧在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    ②西欧在政治上力图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的削弱      ④西欧国家政治经济实力已经超过了美国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看似随心所欲的漫画,通常可以用戏谑的笔法和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A. 援助欧洲发展    B. 扶持资本主义

C. 遏制苏联势力    D. 建立北约组织

 

查看答案

某个区域合作组织提供了一种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该组织是

A. 华沙条约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上海合作组织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