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荣渠认为:“广义的现代化(近代化)主要是指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的大趋势;具体来说,这是以现代化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的大转变,使工业文明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并引起社会组织和社会行为深刻变化的过程”。近代化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

近代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

——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近代化与公式中任意两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成为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端;③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获得了缓慢发展。 (2)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①资产阶级上层维新派领导了戊戌维新运动,这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②清政府进行了预备立宪;③资产阶级中下层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3)思想文化领域的理性化和科学化。①近代中国有识之士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器物、制度、思想文化的学习历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②在“西学东渐”过程中, 中国出现了新式教育和新的学制,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③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学科理论和强有力的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和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 (4)考生对公式进行补充,言之有理亦可,如补充:社会生活的文明化、西方化。在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下,中国民众的物质生活、社会习俗、交通方式 、通讯手段等方面都发生深刻的变化。   【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选取经济领域的工业化和市场化,然后结合所学,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步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促进工业化,论证促进中国工业化。选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结合所学,从维新运动、预备立宪、辛亥革命史实论证政治领域的民主化和法制化促进中国政治近代化。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周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职业世袭,世代为官府劳作。长期以来,官营作坊的工匠主要来自官奴婢、刑徒和征调来无偿服役的民间工匠。元代实行匠籍制度,官府工匠世代不得脱籍,不允许从事私人生产。明代匠籍制度下的工匠必须定期到官府作坊服役,在政治上社会地位低下。明代民户为三等,“曰民、曰军、曰匠”,匠户最为卑贱。其中“匠”世代不能转业脱籍,不得做官。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一四八五年),发布了班匠以银代役的法令,根据法令,凡愿出银者可以出银代役,不愿者仍旧当班,这是双轨并行的办法。清王朝建立后,于顺治二年就下令废除匠籍。班匠制度废除后,官营手工业缺乏必要的技术工匠和一般工匠,致使官营手工业逐渐趋于衰落。

——转引自《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匠籍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分析清朝废除匠籍制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

——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1900)

一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1750-1900年问东西方世界制造业变化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A. 苏联新经济政策产生了一定效果

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

C.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D.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查看答案

《欧洲家庭史》记载,19世纪末的西欧,“父母一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的家庭组群。但当各自走出家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的家”。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

A. 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变化

B.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日益增多

C. 海外殖民活动加剧人口流动

D. 西欧封建生产方式逐步解体

 

查看答案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

A. 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B. 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C. 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 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