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从十九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学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材料三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该现象产生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

 

(1)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2)经历了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再到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观念的历程。 (3)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解析】(1)第一小问根源,依据所学,可以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两个角度归纳。 (2)根据材料二“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的信息从器物、制度和思想角度归纳回答。 (3)革命从毛泽东思想中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回答;建设道路围绕邓小平理论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A. 清末新政的推进

B. 变法政策的实施

C. 商品输出的加强

D. 清政府政策鼓励

 

查看答案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A.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

B. 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 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

 

查看答案

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 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 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 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 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查看答案

(拜上帝教) “在很大程度上既对基督教有依赖性而又扭曲了基督教的宗教精神,既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继承性而又窒息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这旨在强调拜上帝教

A. 是引进西方文化的先驱

B. 强调发展对象的民间性

C. 中西文化畸形结合产物

D. 深植中国传统文化土壤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第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柏林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