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开皇二年(582)(隋文帝)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

年龄区分黄(3岁以下)、小(3岁-10岁)、中(10岁-17岁)、丁(18-60岁)、老(60岁以上)。次年,把成丁由18岁改为21岁,有家室的丁男每年服役二十日,纳租粟三石,绸絹二丈、绵三两。户口不实便成为一个尖锐的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称为“大索貌阅”,即为了编定户藉,地方官每年要亲自查验户口、年龄、疾状,称为貌阅,对户主的手实(申报)加以核对。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无能为力。隋文帝便采纳尚书左仆射高颎的建议,实行输籍法——由中央政府制定“输籍定祥”,即划分户等的标准,发到州县,每年正月初五,县令派人下乡,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旨在拆散大户,从中析出若干小户。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99)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

——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据材料,概括指出隋文帝推行户籍改革的背景及其改革举措。

(2)据材料,说明隋文帝户籍改革举措的意义。

 

(1)背景:隋初户籍混乱;强宗大族隐庇人口。举措:制订户籍新法,按年龄区分人口;命令官吏清查隐漏户口;实行输籍法,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 (2)确保了政府赋役征收,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打击了强宗大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户籍制度的完备,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隋文帝推行户籍改革的背景、改革举措和户籍改革举措的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 (1)隋文帝推行户籍改革的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隋朝建立伊始,户籍极为混乱”和“但大索貌阅成效有限,对于大批依附于强宗大族的隐庇户口仍无能为力”分析得出。改革举措可以根据材料中的“制订户籍新法,把人口按年龄区分”“开皇三年下令,州县官吏检查隐漏户口”“依样确定户籍,强制隐庇户口向政府登记”等信息分析得出。 (2)隋文帝户籍改革举措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经过历年检括,开皇九年(599)隋朝旧境之内的民户由隋初的四五百万户增加到六七百万户,大业二年(606年)又增加到八百九十万户”,并结合材料反映的措施来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1972——1989年中美关系研究历史简表。

利益国家和评估

核心利益一

核心利益二

核心利益三

总体核心利益

美国

国家安全

经济繁荣

价值观优越性

全球地位

中国

国家安全

经济发展

政治利益

 

评估

一致:苏联的战略扩张对中美构成最大安全威胁

一致:中国对美国开放使双方互利共赢

意识形态兼容、领土主权(即台湾问题)部分存在分歧

中美战略合作与美国维护全球地位具有兼容性

 

 

——据《利益、认知、互动:中美关系演进的动因探析》整理

结合所学知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紧扣材料,中外关联,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提出了相当接近民主制度的设计,以为君民之间,不是主从尊卑,政府是为民而设。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的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构思,俨然是代议制,而且是地方自治的民主政治!

材料二从十九世纪初对西方的轻蔑排斥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对西方的崇拜,中国走过了一段漫长的道路。一位学识渊博的政治学家用以下的话,总结了这个变化的顺序:“首先是影响器物的技术;而后是关于国家和社会的原理;最后则是触及精神生活核心的观念。”

材料三当马克思主义还没有与中国的实践结合为一体的时候,急迫性曾是具有感染力的情绪,然而超前愿望规划的改造中国的行动,没有一次不在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国情面前碰壁。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这个矛盾,要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结合材料一,指出明清之际该现象产生的根源。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主要表现。

 

查看答案

《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A. 清末新政的推进

B. 变法政策的实施

C. 商品输出的加强

D. 清政府政策鼓励

 

查看答案

“17世纪的科学革命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场革命中的几个主要人物……都是用本国语言即普通民众的语言写作,而不是用拉丁语写作。”他们的做法

A. 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反教会斗争

B. 利于科学方法及知识的普及

C. 削弱了西欧民众对宗教的信仰

D. 确保了科学革命的持久成功

 

查看答案

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 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B. 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C. 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D. 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