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但是,《...

《史记》有《河渠书》,《汉书》有《沟洫志》,主要针对黄河患害的严重而写。但是,《后汉书》到新、旧《唐书》都没有《河渠书》或《沟洫志》等篇章。学者归因于黄河基本上安流无事,无需专辟一篇。学者如此判断的理由是

A. 北方朝廷政治清明,治理黄河成效显著

B. 北方胡人政权重用汉人,不乏水利专家

C. 黄河中游西侧农业大为进步,水利发达

D. 黄河中游西侧多属胡人居处,变农为牧

 

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因此使得北方黄河流域一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得到缓解,故D项正确;AB两项北方朝廷政治清明和重用汉人与史实不符;虽然有王景治理黄河,水利发达有些夸大,故C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在政事堂召开的宰相联席会议由皇帝亲自主持。据此可知

A. 宋代最高行政机关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 宋代的专制皇权受到严格的制约

C. 政事堂为宋代前期全国最高的决策机构

D. 政事堂的设置成为宋代冗官现象的根源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B. 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C. 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D. 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查看答案

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家臣南蒯叛乱,事败后逃至齐国,齐景公呵斥其为“叛徒”!南蒯解释道:“我是想帮助鲁国君王夺回政权啊。”齐国大夫韩晳指出:“身为季氏的家臣,却奢言加强鲁国公室的权力,罪过没有比这个更大的了。”由此可见当时

A. 士阶层日益成为重要力量    B. 齐国积极维护周大子权威

C. 礼乐制度仍有社会约束力    D. 宗法制度已被诸侯破坏

 

查看答案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颜真卿

字清臣,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是北朝著名学者颜之推的后代。

颜真卿少年勤学,知识广博,善写文章,尤擅长书法。开元年间中进士后,曾一度官至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安禄山起兵范阳时(安史之乱),河北各郡皆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后奉旨前往叛将李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

颜真卿善写正书、行书,“自篆、籀、分、隶而下,同为一律,号书之大雅"。其书法艺术吸取了前代和同时著名书法家的长处,陆羽称他的字体得王羲之之筋骨心肺。他的笔法还师承了唐代书法家张想,并请教过僧人怀素。欧阳修称颜真卿“忠义之节明若日月,而坚若金毛,自可以先后传世无穷,不待其书,然后不朽。然公所至必有遗迹,故令处处有之,唐人笔迹见于今者,惟公为最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真卿书法风格及其形成原因。

(2)欧阳修是如何评价颜真卿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80年以来实行的地方财政包干制,一方面增大了留归地方的收入,另一方面却使中央财政受到了极大的削弱。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央政府面临财政危机,一场具有深远影响的分税制改革在中国拉开了序幕。分税制改革从提出到最后出台,历经八载。1987年中共十三大报告简要地提到,要“在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范围的前提下实行分税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逐步实行税利分流和分税制”。同年中央选择天津等九个地区进行分税制试点。1993年分税制改革被写进《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1994年1月1日,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正式实行。分税制改革的原则和主要内容是:按照中央与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将税种统一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分设中央与地方两套税务机构分别征管。在分税制实施的最初10年间,也即1994年-2003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7.2%,其中中央收入增长17.0%6,地方收入增长174%,2003年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为54.6%,比1993年提高了32.4个百分点。

摘编自赵云旗《中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进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分税制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