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

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结合所学知识,选取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别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并指出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不同形式,及其对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1)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或中庸、不偏不倚)。 例说:以下任举一例 (2)有利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特点:注重创建新制度;变法彻底,功效明显。 (3)矛盾:商鞅变法:旧贵族与新地主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制等;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民族文化与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行均田制和汉化政策等。不同形式:商鞅变法是创设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文化。相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等字眼说明了梭伦倡导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正义的,即中庸思想。从具体的改革措施加以说明即可,例如,解负令是对贵族和平民的中庸,因为维护了贵族的基本财产,但废除了平民的债务。 (2)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要突出两个方面,一是其他诸侯国的变革经验,二是秦国自身受传统的束缚少、变法的阻力小等。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的特点主要突出变法彻底、效果明显等。不同形式主要突出商鞅变法是创建郡县制等新制度而北魏孝文帝改革则是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等。 (3)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明显不同的,商鞅变法主要是解决传统的奴隶主贵族与新兴的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而北魏孝文帝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却是北魏落后文化与中原先进文化之间的矛盾。在回答作用时突出的是相同的作用,例如,经济方面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人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许多国家的民主进程中都体现了妥协的存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做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没再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材料三   美国宪法是美国建国初期多元利益集团谈判和妥协的结果;宪法所创立的也是一个利益谈判和妥协的政治机制;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历史上,不同的利益集团(群体)因应不断变化的历史环境,利用依宪法衍生的宪政机制,就各自的利益和联邦的“公共”利益的定义和定位,相互进行一种连续不停的谈判和妥协;谈判和妥协使旧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修正,使新的宪法原则和实践得以产生,宪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表现出一种“超稳定性”,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           

——王希《原则与妥协》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7世纪末英国完成政治变革所采用的妥协方式。18世纪又是怎样推进民主化的?

(2)依据材料二,分析法国在1870年以前要用暴力方式而非妥协方式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870年后“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指的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分析美国宪法能成为一部“活着”的宪法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美国宪法制定中“多元利益的妥协”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中妥协的认识。

 

查看答案

德意志帝国成立后,各邦保留了程度不等的司法权。1872年以后,帝国陆续颁布刑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等,统一调整审判程序、诉讼程序,并成立拥有最高司法权的帝国法院。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德国的政治制度(  )

A. 由联邦制趋向于中央集权制    B. 包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 抑制了各联邦成员的司法权    D. 进一步适应了民主化的要求

 

查看答案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法那样,在新政府中没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 ……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导致上述现象的根源在于(  )

A. 内阁地位提高会削弱总统权力    B. 美国内阁的政治地位比较低

C. 权力之间制约与平衡遭到破坏    D. 1787年宪法规定的立国原则

 

查看答案

哈里·狄金森认为,16世纪前英国议会商议的次数很少且不定期。但16世纪后,随着议会召开的次数日益增多,议员们的政治认同感也越强。至17世纪,王权和议会权力的冲突一直时断时续,直至1688年光荣革命爆发后,王权和议会才达成稳定妥协。从世界现代化的视角看,英国王权与议会的关系演变过程揭示了(    )

A. 英国历史发展的独特过程

B. 资本主义政体的发展趋势

C. 专制走向民主的艰难历程

D. 英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查看答案

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