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

《剑桥中华民国史》指出,辛亥革命爆发后,“当革命势力表明他们掌握了国家的时候,他承认了民国的必然性。在共和制的最初几年.他为避免同革命领导人完全决裂而讨好他们,面临对抗就作策略上的退却”。这一叙述表明

A. 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

B. 袁世凯为追求政治目标不择手段

C. 孙中山是政治妥协的成功运作者

D. 袁世凯是典型的政治实用主义者

 

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对革命党人进行暂时的妥协,反映的是袁世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其政策的适应性、实用主义特征,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以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反动力量,暂时伪装妥协,并没有反映出孙中山有效节制了革命激进潮流,排除A。材料反映的是袁世凯在民国初年对革命党人进行暂时的妥协,反映的是袁世凯按照实际情况进行政策的调整,体现不出不择手段的特征,排除B。材料主要讲的是袁世凯对革命力量的妥协,而不是孙中山的妥协,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898年,《农学报》载叙福建茶商有人“至印度学习,归用机器焙制,去岁出口四万箱,获得基厚??1905年,两江总督派员赴印度等地考察茶业,考察归来后力主设立机器制茶厂。这说明

A. 竞争与交流推动传统茶业转型

B. 洋务运动扩展到农业领域

C.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印度

D. 实业救国思想成为社会共识

 

查看答案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1841年广州三元里抗英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不能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出处

记述

《中西纪事》

五月三十日,英军撤,三元里等乡数千人,中途设伏,歼敌百余,围困英军,义律请知府余保纯弹压,民众渐散。

《鸦片战争档案史料》

靖逆将军奕山上奏:五月三十日,英军焚掠三元里,义勇与之相战,斩英军先锋霞毕及兵弁10余人。

《夷氛闻记》

英军暴行,三元里九十余乡聚众数万拒堵,英军出战,民众佯退,诱至牛栏岗围歼。义律求救于余保纯弹压,民众始退去。

《南海县志》

五月三十日,英军前来报复,民众十余万与之相战,斩其头领,歼敌数百。

 

 

A. 三元里乡民五月三十日首先集结

B. 英军在与民众交战之中遭受损失

C. 乡民战果有限且缺乏既定的战术

D. 余保纯劝解弹压是民众撤退原因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曾指出,英国革命把封建贵族打垮以后处于最危险的状态,很可能会蜕变成最可怕的一种专制,个人最自由的情况实际上是专制产生最可怕的一个契机材料反映出孟德斯鸠

A. 反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 赞成英国的立宪政体

C. 违背了三权分立精神

D. 同情英国的封建贵族

 

查看答案

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之后半个多世纪女权运动席卷世界各国,直到一战爆发前女权运动收效甚微;1917年到1920年,俄国、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等先后给予妇女选举权。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女性属于家庭的观念受冲击

B. 政党政治需要女性选民的支持

C. 女权运动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D. 一战推动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查看答案

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时期,英国议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规定任何人出任国王的大臣,都必须经过一次竞选进入下院成为议员。英国议会出台这一决议的目的是

A. 置内阁于议会控制之下    B. 结束国王专制权力

C. 确保《权利法案》的实施    D. 防止首相滥用职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