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1500年前后,人类进入一个新时代,它以西方崛起为标志,翻转了东方“先进”、西方“落后”的布局。从那个时候起,西方就成了世界的牵引机,“西方中心论”从那个时候开始,“普世”之说也由此而来。普世主义的真正含义是将西方等同于世界,由此一来,文明的多样性就不复存在。曾经被西方霸权扭曲的文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现在重新被扭转。亨廷顿说:这是“文明的冲突”;我说:这是“文明的回归”。“回归”意味着文明的多样性再次呈现,文明间的关系重新平等。

——钱乘旦《文明的多样性与现代化的未来》

根据材料主旨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 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欧洲中心论”是谬论。 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就已存在独立发展的五大区域文明与五大文明区域,它们都经历了各自的轴心时代。其中,罗马文明、中华文明、阿拉伯文明等都是世界最辉煌的文明之一,都曾深刻影响东西方。 西方近代文明的产生源于14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再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和不断的对外扩张,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起西方主导下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其他文明体系在西方文明的征服、碰撞、影响下痛苦地步入近现代,但不管是中国还是广大亚非拉其它地区最终都很少有彻底抛弃自身传统文明走进近现代的。相反,他们几乎都在坚持传统文明的基础上形成了本国特色的现代文明。即使如日本“全盘西化”实行明治维新,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以日本文化整合西方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欧洲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两次世界大战证明其本身存在很大缺陷。各区域文明是平等的,都有其生存发展的独特优势,彼此间需要相互包容和尊重,不需要盲目崇拜。“西方中心论”带有西方优势论倾向,是谬论。 示例二: 欧洲文明曾经在世界占有优势,但不构成“欧洲中心论”的条件。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示例三: 任何区域或国家的文明都应当立足自身实际,反对所谓“西方中心”文明。 (论述参照示例一,略) 【解析】本题是一道开放式论题,首先需要根据材料确定出论题,如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欧洲中心论”是谬论。论证时要注意说明世界文明本就具有多样性,欧洲文明在发展过程中也在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根据文明史观最后得出结论“西方中心论”的错误之处,以及对待世界各地文明的正确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贸易保护的形式多样,除关税保护外,还有外汇管制、卫生检疫、环保标准和技术标准等。1841年弗里德里希·李斯特发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强调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论证了实行关税保护发展民族工业的必要性。从19中后期起,美国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共和党人入主白宫,他们是工商业的政治代言人,要求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廉价劳动力制造的商品进入美国,降低竞争,保障美国工人的就业率和高工资,促进美国经济发展。此时,加拿大、意大利、德国、法国、日本等纷纷颁布关税保护法。1821-1897年美国关税平均税率是:1821-1824年为44.62%,1825-1832年为50.92%,1833-1857年为35.1%,1864-1866年为48.3%,1897年为57.00%。

——摘编自褚浩《19世纪后期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研究》

材料二   关税自主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关键。近代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连年遭受损失,入超现象相当严重,民国时期的工商界人士十分重视关税对贸易的保护作用,解决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始终成为当时中国人的梦想。1917年北洋政府国定进口税则、还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关税特别会议等与列强力争关税自主。南京政府通过多次修约,与列强艰难周旋,最终在形式上和法律上确立了关税自主的地位。

——摘编自罗希红《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特殊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发展的原因,并简析其负面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贸易保护与19世纪美国的不同,并分析其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1953年l月l日,《人民日报》在《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的元旦社论里,把“召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作为三项伟大任务,向全国公布。材料表明新中国在政治上的时代主题是

A. 发展多党协商政治制度    B. 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C.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 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

 

查看答案

面是二战后苏联某刊物登载的一幅《山姆大叔的和平之路》的漫画。此漫画(    

A.反映了美国对苏联实施冷战       B.揭露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

C.说明了美苏同盟关系已破裂       D.欲意为与美国争霸制造舆论

 

查看答案

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1974年英国设立了两院欧共体选择委员会,负责审读有关欧共体的文件和制定英国对欧洲一体化的政策。英国议会审读机制的建立

A. 不利于英国进一步地融入欧共体

B. 为英国退出欧共体埋下了伏笔

C. 为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相应保障

D. 是对孤立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查看答案

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1944年出版)中指出:由于生产资料掌握在独立行动的人的手里,所以没有人有控制我们的全权。如果生产资料都落到一个人手里,不管它是属于整个社会,还是属于独裁者的,谁行使这个管理权,谁就有全权控制我们。对于哈耶克的主张,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与凯恩斯主义理念相一致

B. 20世纪70年代后受到重视

C. 反对私有制,推崇公有制

D. 提倡民主政治,反对极权政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