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同治二、三年间,“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李...

同治二、三年间,“皖南及江宁各属,市人肉以相食,或数十里野无耕种,村无炊烟。”李鸿章亦说:“查苏省民稠地密,大都半里一村,三里一镇,炊烟相望,鸡犬相闻,今则一望平芜,荆榛塞路。”这可以佐证

A. 同治年间自然灾害严重破坏社会生活

B. 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使经济遭到破坏

C. 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民众遭受深重灾难

D. 第二次鸦片战争严重摧残社会生产力

 

C 【解析】同治年间,正属于太平天国运动鼎盛时期,材料中论述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导致乡村衰败的景象,C正确;自然灾害不是此时主要原因,A错误;B不是材料现象主旨,排除;D时间不符合,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初耕地面积为8.5亿亩,清高达10亿亩左右。明初人口数为6600余万,明末达到近2亿,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增至4.1亿。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 人地矛盾激化

B. 赋役减轻

C. 高产作物推广

D. 国力强盛

 

查看答案

唐代后期,“阙下科名出,乡中赋籍除。”韩愈也自称:“家贫不足以自活,应举觅官,凡二十年。”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 科举成为享有经济特权的依据

B. 科举有利于造就新的社会结构

C. 唐代后期国家的财政负担加重

D. 唐朝科举制越来越受政府重视

 

查看答案

南朝的要藩重镇,大抵委以皇子镇守;中央三省长官人选,出现了士族比例下降、宗室外戚上升的情况,二者权势互为消长。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统治层争权夺势

B. 彰显皇室地位

C. 防止大权旁落于异姓

D. 加强皇权专制

 

查看答案

在西周春秋时,“孝”之道德最为重要。“庶人”之“孝”固以孝事父母为主,然贵族之“孝”则最重要者为“尊祖敬宗”,“保族宜家”,仅孝事父母,则不以为大孝。可见,对“孝”的认识

A. 推动家族团结与和睦

B. 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

C. 体现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

D. 随时代发展呈现不同内涵

 

查看答案

在西方,从古希腊开始,有些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并在近代发展成为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潮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在古代希腊,某思想家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该思想家是谁?请列举他的其它观点。

(2)意大利画家拉斐尔擅长画圣母像,虽然是宗教题材,但画中的圣母和圣子有母亲的柔美、孩子的天真。这一创作风格体现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3)1517年,罗马教皇以筹资修缮教堂为名,在德国出售赎罪券。关于“赎罪券”的争论引发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的发动者和核心主张是分别什么?

(4)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该时期的人文精神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有何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