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国外现代化研究状况 国内现代化研究状况 20世纪...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国外现代化研究状况

国内现代化研究状况

20世纪50年代

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关注新兴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问题。

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受苏联学水界影响,现代化这一新兴领域与其他人文社科研究一样被抛置一边。

20世纪60、70年代

60年代,美国学术界加紧对苏联发展道路的研究,对日本、中国等非西方国家现代化问题关注起来。70年代,学者们提出了诸多有关后工业、后现代的社会理论,形成对此前经典现代化的修正与拓展。

对于西方的现代化历程以及西方现代化研究的诸多新成果,中国学术界一般漠然视之。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西方现代化理论遭遇到严峻挑战。发展中国家照搬西方的现代化模式越来越遭到人们的质疑。美国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已经转移到了发展问题、南北对话等问题。

80年代中期,国家社会科学“七五”规划的两个重点项目启动:一是“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二是“中外近代化比较研究”。90年代以来,来自全国不同高校、科研院所,还有许多来自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从不同视角涉足这一全新领域,除了对西方现代化论著及研究成果进行翻译并介绍外,中国学者自己的研究成果也相继出版。

 

 

——摘编自钱乘县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围绕“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中外关联,论题明确,史论结合。)

 

示例一: 主题:与西方相比,现代化研究在中国起步晚 阐述: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兴起。在中国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才引起重视并成为热门课题之一。 (1)20世纪50代,现代化研究的诞生是战后世界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在学术界的反映。在两极格局,美苏冷战,新兴独立国家的涌现,以及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率先开展现代化研究。 (2)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冷战局势,“一边倒”,开展工业化建设、苏联学术等因素影响下,人文社科发展受到制约,现代化研究被忽视。60、70年代,中国左倾错误严重,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学术界受到沉重打击,西方的现代化研究被中国人认为是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是宣扬西方的意识形态的工具。并且中国处于相对封闭的环境,对相关的研究成果了解较少。 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行以及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现代化研究成为时代的需要。双百方针的重新确立,高等教育的恢复发展,政府的大力扶持,以及对国外研究成果的掌握等,都有利于现化化研究的开展。 结论:学术研究源于社会,并为社会服务。中国的社会环境与时代需求对学术界的现代化研究产生重大影响。 示例二: 主题: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的变迁 阐述:20世纪50年代,现代化研究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学术界的兴起,在中国则被忽视;20世纪60、70年代,现代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界取得重大进展,中国仍漠然视之;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界遇冷,在中国则引起重视,逐渐成为热门课题之一。 (1)20世纪50年代,参照示例一。 (2)20世纪60、70年代,两极格局发展,多极化趋势出现,国外现代化研究进一步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调整,后工业时代等理论提出的背景下,70S西方的现代化研究进一步修正拓展。 中国60、70年代,参照示例一。 (3)80年代以来,西方现化化研究逐渐消退,中国现代化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两极格局日益瓦解,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呈现多样性,西方现化化理论受到质疑,学术焦点发生转移。 中国80年代,参照示例一。 结论:现代化研究源于二战后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对中外各国现代化发展具有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题型,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观点,如“与西方相比,现代化研究在中国起步晚”“中外学术界现代化研究的变迁”的信息归纳回答,第二小问论证结合所学从新时期围绕20世纪50年代、60-70年代以及80年底以来从科技发展与政治局势相关影响回答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61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不仅为本次航行募集资本,而且为今后的一系列航行募集資本并建立长期账目。与此同时,由于去印度的往返旅程需要几年时间,每次的股份不可避免地混合在一起,就使得股东们无法随意退出。由此,1657年公司确立起了长期资本,这标志着一次重大的转折,从而保证了企业经营的持续性。这样,公司可以有计划地进行购置大型船只、在海外设置固定商馆、支付人员的薪体等一些长期性的投资项目。1688年左右,股份在伦敦交易所上市,完成了从一般公司到股份公司的体制演进。股份制公司在募集资本、规避风险等方面取得了便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在中国第一次引入股份制。这种筹资方式,开阔了国人视野并促进了招商局的迅速壮大。此后十年间,中国的股份制企业增至20多家。招商局还率先投资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和中国通商银行等。

——虞和平等《招商局与中国现代化》

这些企业(指轮船招商局等)的资本来自私人资本,虽然官府作为赞助人也会在一开始提供部分资金或者日后须偿还的贷款,但正如李鸿章公开规定的那样,“所有盈亏,全归商认,与官无涉。”出资入股的商人被排斥在经营之外,经营权则掌握在官府指定的官员或没有股金的个人手里(这些人可以在日后认购股份)。……由于以追还利润为目的,它们便通过政府优惠或干预来打击平民的竞争,并趋向于垄断行业。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轮船招商局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相比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者在两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1800-1906年欧洲人移民目的地示意图,它反映出19世纪

1800-1906年欧洲人移民目的地分布

A.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

B. 美洲成为欧洲殖民扩张的主要目标

C. 欧洲移民不满国内政治社会状况

D. 世界各地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

 

查看答案

18世纪经济学思想家亚当•斯密认为在商品和服务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支配着自由市场,以人们愿意支付的价格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个人的自由加在一起就是集体的福祉。斯密的这一思想是

A. 工业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

B. 对专制主义制度的批判

C. 启蒙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反映

D. 对政府干预经济的否定

 

查看答案

16世纪,哥白尼对传统的、被广泛接受的地心说提出强烈质疑。之后的开普勒进一步构筑了“行星运行三大定律”。17世纪初,伽利略重新修正了前人发现,其理论为最终推翻亚里士多德的长期统治地位起到重要作用。这说明近代科学发展需要打破

A. 神学的禁锢

B. 权威的迷信

C. 宗教的束缚

D. 政体的阻碍

 

查看答案

罗马法学家指出:“正义就是给每人以应有权利”;“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合法的”。这些主张表明罗马法

A. 捍卫社会正义原则

B. 维护人际关系和谐

C. 强调国家利益至上

D. 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