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学者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

学者熊月之在《近代上海形象的历史变迁》一文中指出: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近代上海这一独特地位的有

李鸿章主持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梁启超主笔《时务报》,宣传变法图强   

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倡导民主和科学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自上海开埠以后,人们时常会说到上海在传递西学、文明输入方面的作用,称上海为‘新文明之出张所’‘陶冶人才之文明渊薮’”说明上海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产生了独特的作用,根据题目要求是要用史实来支持这一观点,结合教材的内容,①③④均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清光绪六年(1880年)八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准筹设津沪电报线时,在天津成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委派盛宣怀为总办。结合选项所以选择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魏源     洪仁玕    李鸿章    孙中山    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民隐得以上达,君惠得以下逮”

②“中华(民国)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政体虽更,民彝无改”

③“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④“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④③

D. ①③②④

 

查看答案

鲁迅在回忆20世纪初年的情形时说:有人说G.Byron(拜伦)的诗多为青年所爱读,我觉得这话很有几分真。就自己而论,也还记得怎样读了他的诗而心神俱旺。当时爱国青年喜读拜伦作品,主要是因为它

A. 与文学革命运动的方向一致

B. 继承了欧洲古典文学的传统

C. 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特质

D. 充满追求自由和解放的浪漫主义精神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A. 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B. 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C. 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D. 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查看答案

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传统的社会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这种变化,下列观点出自黄宗羲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宇宙便是吾心”

C. “工商皆民生之本”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