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

宋代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普遍以兼业的方式从事手工业小商品生产、小商业经营、小雇佣劳动,从而出现小农、小工、小商的三位一体化趋势。这一趋势

A. 冲击了地主所有制经济

B. 增强了小农经济的韧性

C. 扩大了农民的人身自由

D.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提高

 

B 【解析】农民通过从事手工业和商业使得自身的生存体系更加完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体系愈发完善,增加了小农经济的韧性,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小农本身的性质没有变,不会对地主所有制经济有所冲击;C选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身自由的问题;D选项错误,这一内容实际上对小农经济是一种维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表为唐前期官制表,对其解读准确的是

太宗时

中书省(中书令)

门下省(侍中)

尚书省(左右仆射)

高宗时

西台(右相)

东台(左相)

中台(左右匡政)

玄宗开元初年

紫微省(紫微令)

黄门省(黄门监)

尚书省(左右丞相)

 

 

A. 三省制只存在于唐太宗时期

B. 中书省、尚书省长官方为宰相

C. 行政权力逐渐向尚书省集中

D. 中枢权力体制整体相对稳定

 

查看答案

先秦某思想家认为,家庭是一个特殊的利益集团,血缘亲情不能成为社会秩序的道德源泉,其指斥“盗(盗贼)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得其国”。据此可知其主张

A. 反对财产私有制度

B. 维护“各爱其家”的宗法原则

C. 建立博爱互利社会

D. 建立家庭为核心的秩序模式

 

查看答案

美国教育学家卡扎米亚斯说:“所有社会’在民族危机和重大事变之后,都有过重大教育改组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国教会控制初等教育.给学童灌输宗教教义、进行宗教道德教育,教授一些初步的读写算知识;中等教育强调古典语言、人文学科、文法教学,培养国家各级官员;以牛津、剑桥为中心的大学教育以古典文科、宗教神学为主。工业革命要求劳动者具备一些文化知识,19世纪英国开始建立国家化的国民教育,国家拨款扶助教育,划分全国学区,儿童强迫教育,教育与宗教分离,逐步普及义务教育;削减古典科目,增加实用性学科课程、自然科学课程,技术教育得到发展,办学方向倾向亍实用理论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男女教育平等;大学教育也取消了宗教宣誓,增设近代科学专业,重视自然科学教学。

                                                一摘编自《西方近现代的教育制度》

(1)英国工业革命前后,学校教育出现了哪些变化?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出现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我国大学教育已走过了110余年的历程,此间曾经历了多次的试错过程,先后尝试了日、欧、美、苏等国模式。晚清时期改造旧式书院、仿照日本,开始建立近代大学教育体制。民国时期中国大学的发展与德、美有极深的渊源,执行“大学独立、学术自由、教授治校、学生自治、通才教育、文体并重”理念,重视外语、基础理论和人文知识的学习,出现了一批当时的世界名校。50年代初期中国高等教育“全盘苏化”,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高等教育被纳入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体制当中,以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一一摘编自<中国教育史》等

(2)对比分析材料二中中国近现代教育变革与材料一中英国教育变革的相同点。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国经济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但始终处于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材料一二战后到7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处于增长速度较高的时期。美国凭借经济优势输出资本、争夺国外市场,扩大商品出口,积极利用国际组织来维护自身利益。政府和私人企业都认识到科技水平的重要意义,因此不惜耗巨资促进科技发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另外,无论是民主党政府,还是共和党政府,都不得不顺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潮流。

——《战后美国的经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到7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材料二从1973年11月开始,意、英、美、日、法、联邦德国等国相继出现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普遍、持续、大幅度下降,企业破产严重,股票行情大幅度下跌,工业、金融和贸易公司的破产具有普遍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到1975年底,达1850万人。与此同时,物价大幅度上涨,美国为7.4%,日本18.9%,联邦德国12.7%,法国26%,英国19.1%,意大利24.6%。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滞胀”阶段。

——摘编自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三每次金触危机必然导致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刻变革,1930年代大箫条催生布雷顿森林体系,1970年代的汇率动荡和通货膨胀为欧元诞生铺平道路。

——向松柞《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思想和战略》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时期经济危机的表现与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查看答案

据统计,从1948年到1994年世界上先后出现了109个地区经济合作组织,其中2/3是90年代的产物,如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独联体等。这反映了

A. 联合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B. 区域集团化加速了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C. 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推动了经济区域化

D. 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