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 “百花齐放”的主张

B. “百家争鸣”的方针

C. “拨乱反正”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B 【解析】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故答案为B项。A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的一封电报中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当时中国政府

A. 参加日内瓦会议

B. 确立“一边倒”外交方针

C. 提出“求同存异”

D.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查看答案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认为:“中国人寻找适合中国的政治制度,寻找了两三代,但终究没有寻找到。直到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这些“政治制度”中最根本的制度是

A. 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查看答案

邓小平在解放战争某时期说:“我们好似一根扁担,挑着陕北和山东两个战场。我们要责无旁贷地打出去,把陕北和山东的敌人拖出来。我们打出去挑的担子愈重,对全局愈有利。”材料中的“打出去”

A. 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B. 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查看答案

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副漫画。该漫画表明

A. 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B. 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C. 日本通过战争不断壮大自己

D. 日本企图从中国大陆战场撤离

 

查看答案

“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从1934年10月开始行动。在连续冲破四道封锁线后,从八万六千锐减为三万多人。这种严酷事实,迫使红军中越来越多的人感到再也不能照原来的办法打下去了,必须下决心有一个根本的改变。”后来发生的“根本改变”是

A. 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

B. 红军一往无前,克服艰难险阻

C.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壮大革命力量

D. 抓住主要矛盾,建立统一战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