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属于春秋时期的矿井遗址中,有石质工具和铜质工具;而在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铁质工具。

材料三昭王(指战国时期的秦昭王)曰:“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1)仔细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概述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主要特点。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春秋时期在铜的使用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战国以来铁器的应用领域及其产生的主要影响。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为什么是铁器而不是青铜器基本取代了木石农具?

 

(1)生产规模较大,铸造工艺高超;铸造的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 (2)应用于生产领域,出现了铜质工具。 (3)领域:生产和军事领域(铁器被制成工具和武器)。影响: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先进的农具,促进了农业的迅速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家的军事实力。原因:铜矿有限,青铜器比较贵重;铁矿蕴藏量丰富;铁器具有铜器所不具备的优良性能;战国以来铁器冶炼锻造技术发展迅速,铁农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解析】(1)主要特点:根据图片,可从规模、技术含量、用途、地位等方面来概括。 (2)根据材料二中的“铜质工具”即可分析出铜在使用方向上的变化。 (3)领域:要结合“铁质工具”“铁剑利”来概括;影响:根据前一小问中的两个领域来谈;原因:可以从铁、铜的蕴藏量、性能、冶炼技术等方面分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唐朝……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朝廷使用……凡属皇室宫廷所需要的手工业产品及其生产、经营,都有专门的官吏掌管,“少府监”和“将作监”是管理各工官的长官。……唐代官府手工业作坊的工人都必须是具有匠籍的番匠。……皇帝和大贵族需要的工艺品和为满足海外出口贸易的需要的产品,都由两监组织供给。两监是手工业的精华所在,足以代表当时手工业技巧的最高水平。

——摘编自张天琚《拜读<神州代有名窑出各领风骚独自妍>兼答罗平章先生》

材料二明中叶以来实行手工工匠纳银代役制度,使自由手工业者的数量扩大。……清代正式废除匠籍制度,民间手工业的发展环境更为宽松,主要手工业产品比明代有所增长,地区性分工更加明显,形成了一些手工业品比较集中的产区。

——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纲要》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时期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手工业管理的变化和影响。

 

查看答案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在于

A. 强化社会控制,稳定社会秩序    B. 防止阶级分化,缓和社会矛盾

C. 缓和土地兼并,巩固小农经济    D. 促进社会分工,发展商品经济

 

查看答案

下面是我国古代某地区居民的职业结构表。这里的“某地区”应该是

职业

自耕农和地主

佃农

工场工人

商人、工场主

占人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汉代江南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宋代太湖地区

D. 明末苏杭地区

 

查看答案

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半拟偿私债,半拟输官赋。”下列描述与材料不符的是

A. 农户植棉日益普遍

B. 农民负担沉重的债务和赋税

C.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D. 家庭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查看答案

(题文)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