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韩非子曾对法的特点有个精辟概括:法固、法显、法一;《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了任...

韩非子曾对法的特点有个精辟概括:法固、法显、法一;《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由此可见

A. 两者法治思想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B. 中国古代法律更多的重视了私人法律权益

C. 中华法系曾受益于罗马法系

D. 商品经济发展是二者共同的经济基础

 

A 【解析】材料中韩非子强调了法律在国家政治生活的作用,体现了“以法治国”的思想;《十二铜表法》则突出了反对特权、法律维护公民个人权益的思想;可见两者均体现了法治精神,各有侧重,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故选A。上述材料反映了古代中国的法律体现了国家即统治阶级的意志,故B项错误;C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战国时期随着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古代中国法律思想突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崇尚“以农立国”、重农抑商,《十二铜表法》的思想建立在罗马共和国平民斗争的基础之上,故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荀卿才高学陋,以礼为伪……圣人之道,至卿不传。”这是因为荀子

A. 反对以礼治国    B. 承袭法家主张    C. 认为人性本恶    D. 重视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春秋战国时期“周鲁文化说明着过去,晋秦文化改造着现实,齐国文化则预言着未来”。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文化

A. 都具有延续性、一致性

B. 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C. 彰显儒家学说的适用性

D. 加剧了国家政治的分裂

 

查看答案

《汉书•武帝纪》记载:“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故详延天下方闻之士,咸荐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举遗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其议予博士弟子,崇乡党之化,以厉贤材焉。”武帝“劝学”的根本目的是

A. 确立儒学统治地位

B. 促成社会重学风气

C. 恢复西周礼乐文明

D. 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周敦颐说:“自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即道,性与命依道而行。”这表明

A. 儒学发展到哲学高度

B. 道教吸收阴阳学发展

C. 汉学在宋代的新发展

D. 理学体系的构架成熟

 

查看答案

对人类社会史前史的研究,始于19世纪中后期。下列著作中系统探讨人类社会史前史的是

A. 《物种起源》

B. 《国家与革命》

C. 《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D.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