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董仲舒...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 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B. 墨子“简爱”思想

C. 孟子“性善论”

D. 老子“无为”思想

 

A 【解析】“天人感应”思想属于对于皇帝暴政的限制,A正确;B、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董仲舒认为,天与人在形体结构上是一致的,在思想和道德意识上是一致的,天人之间可以互相感应的。这一认识

A. 凸显了天人感应的科学性    B. 发展与继承了孔子的天人观

C. 把人性与人伦关系天理化    D. 意在阐释君权来源的权威性

 

查看答案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是指

A. “独尊儒术”体现出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 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 儒家思想已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 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盘吸收

 

查看答案

盖儒学既为“国学”,也就成了仕途的“敲门砖”,则功成名就者自有官方的俸禄赖为供养,因此自然就懒于进取和教化。而后进学者一心钻研仕途,更无心于教化了。这实在是儒学的悲剧,也是一切官方学说的悲剧:一种思想一旦列为官方哲学,则必然没落、僵化,对此亦不妨借今证古。一切官方哲学,无论其如何鼓吹,最终都免不了被人民唾弃的命运。以下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 主流思想不一定是思想主流

B. 儒学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

C. 所有的官方哲学都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D. 儒学成为了人们进仕的唯一途径

 

查看答案

《史记》载“(曹)参代(萧)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刻深,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与这一典故反映的治国理念相一致的学派是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查看答案

“……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材料主要体现了以下哪家思想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