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文官的最高境界是以死上谏君王,而李贽却说:“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

古代文官的最高境界是以死上谏君王,而李贽却说:“死而博死谏之名,则志士亦愿为之……避害之心不足以胜其名利之心,以故犯害而不顾,况无其害而且大有利乎!”李贽意在

A. 分析古代文人死谏的原因

B. 说明文人加强修养的必要

C. 揭示借道德博名利的骗局

D. 批评以死谏者的愚昧无知

 

C 【解析】由材料可知,李贽对封建统治者的伦理观显然是不认同的,并认为所谓的伦理准则实际上是博取名利的工具和手段,可见其意图在于揭示这种欺骗,C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并非李贽的真实意图,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古代的封建思想对妇女有“三从”“四德”的要求,“三从”是指“未嫁从父,即嫁从夫,夫死随子”,“四德”指“妇德(品德)、妇言(辞令)、妇容(仪态)、妇功(手艺)”。且中国古代对妇女也有“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块木头抱着走”之说,这些思想从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古代

A. 妇女一定要德才兼备    B. 妇女地位低下

C. 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    D. 妇女没有人身自由

 

查看答案

陆九渊门人朱亨道有一段关于“鹅湖之会“的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下列选项对二者主张理解错误的是

A. 陆九渊主张心立为根本;朱熹则主张格物而穷理

B. 双方对当时社会转型发表各自见解

C. 双方论争旨在复兴儒学

D. 二者都汲取了佛道之精义解释儒家义理

 

查看答案

“道,未有外乎其心者。”“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清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上述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 先秦诸学    B. 道家学派    C. 程朱理学    D. 心学

 

查看答案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他们共同关注的是

A. 经世致用    B. 君主权威    C. 教育普及    D. 道德修养

 

查看答案

欧阳修、胡瑗、石介等人是“宋学”的先驱人物。欧阳修积极参与“庆历新政”,胡瑗在丹州“建议更阵法,治兵器,开废地为营田”,石介积极“预政事”。这说明“宋学”

A. 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的思想工具

B. 形成了严密的思想体系

C. 具有救时行道的时代特征

D. 世俗化的发展倾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