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

1906年,孙中山提出了“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五权分立’”。孙中山称之为“破天荒的政体”。这里的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孙中山的“新主义”

A. 受制于中国现状而未能付诸实践

B. 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体现了中西政治文明成果的融合

D. 旨在弥补西方政党制度的弊端

 

C 【解析】从材料“五权除了西方的三权以外,新增了考试权和监察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孙中山的“新主义”是中西方政治文明融合的成果,故C项正确;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A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政权建设,而不是政党制度,故D项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A. 违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 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C. 站在垄断资本家对立面

D. 借鉴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查看答案

1869年12月18日,《上海新报》报道称:“华商富民若在上海兴办船厂,可买西人做成的各种机器。”该报道从一个侧面证明当时中国

A. 已有私人投资近代企业的倾向

B. 已经兴起实业救国的思潮

C. 传媒界意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

D. 向西方学习成为时代主流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0月20日前后的一天晚上,列宁……顺利越过国境线……到达住所后……列宁集中全副精力开始起义的一切准备。10月23日晚,列宁参加布尔什维克中央委员会特别会议。列宁在会上先后作了三次发言……他强调:“从来没有人不经过战斗就会把政权交出来……政权总是靠暴力夺取的,它不会通过发表个什么宣言就从一个阶级转到另一个阶级手中,而任何宣言也维护不了这个政权。”最后,经过表决,通过了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列宁决定亲自去斯莫尔尼宫去指挥起义……列宁的到来使同志们既感到大吃一惊,又十分高兴,因为这样列宁可以直接驾驭整个起义的航轮,成为起义的总指挥……11月7日下午6时,起义队伍已将冬宫完全包围。11月8日晚,苏维埃代表大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大会还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1917年11月9日,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革命万岁!”、“社会主义万岁!”和《国际歌》声中胜利闭幕。

——季正矩《列宁传》

(1)根据材料,概括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主要活动。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列宁在十月革命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传统社会,婚姻以“事宗庙、继后世”为目的。其仪式,通行六礼。宋以后虽有简化,基本上仍遵循凭媒定娶、尊长主婚、写立婚书或收受聘财之习俗。民间婚姻习俗乃百姓私事,只要不因纠纷告上衙门,多与官府无涉。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等省份出于改变婚姻陋习,增加新政经费诸考虑,下令废止民间自拟庚帖,改为购买官方统一印制的婚书。四川省拟定大量白话文告示,广为宣传的同时,赶印了5万份婚书,要求各地三个月内售清。这次改革是政府试图以法律形式规范民间婚姻的尝试,由于民间婚俗根深蒂固,官制婚书费用较高等原因,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吴佩林《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之推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时期官制婚书推行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批评家斯图尔特•霍尔曾经在四个层面上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政治层面——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经济层面——市场经济以及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

社会层面——劳动与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

文化层面——宗教的衰落以及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尤其是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文化取向。

——摘编自(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