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在我国古代城市变迁中有突出地位,它改变了以前的城市坊里制度,形成开放式的大街小巷。人们不再居住在高大坊墙围绕的坊里,且可以在沿街设店。 “它”是
A. 西汉长安 B. 唐朝洛阳 C. 北宋汴京 D. 明朝北京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这说明宗法制的重要特征是
A. 嫡长子继承
B. 兄终弟及
C. 大宗与小宗对立
D. 神权与王权结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统一后,为防止唐末以来藩镇割据、武人跋扈局面的重演,决定使科举考试向庶族地主及中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广泛开放。同时,大官僚、大地主仍可凭借其地位,继续把持选官权。主考官入闱之前,“其去取高下,固已定于胸中矣”。寒门子弟纵有超人才能,也只能发出“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戚在朝中”的感叹。于是无德无能、奸猾狡诈之辈投机官场。
宋太祖下诏:“礼部贡举人,自今朝臣不得更发公荐,违者重置其罪。”宋统治者后又两次下诏,重申这项禁令。宋太祖于讲武殿复试新及第进士,“自兹殿试遂为常式”。礼部侍郎周起,“患贡举不公”,奏请将糊名法用于省试,被真宗采纳。实施糊名后,考官尚能通过辨认文卷字迹得知考生是谁,于是又创立了誊录制度,由政府雇人抄录考生试卷。
——摘编自石静《略论北宋的科举改革》
(1)根据材料,指出北宋科举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科举改革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历史学家说,落后的封建主义决不能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强调在世界近代史上社会转型期,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高低是由社会制度决定的。社会制度对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影响,引用了如下公式:
综合国力=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军事力量+文化成就)
这一公式表明,社会制度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综合国力诸要素。
运用世界近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说明:可以就社会制度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近二百年的“牛奶史”,展示了在现代语境下一种普通的食物如何被推上神坛的过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世纪以前,由于没有安全的消毒和保存手段,牛奶是一种伴随着高风险的食品。直接挤出的奶常常被细菌污染,在炎热的季节几个小时就足以令牛奶变质,因此几百年中,被称为“白肉”牛奶和奶酪是穷人的主要食物来源,有钱人对其敬而远之,经常食用乳制品甚至被认为是贫困的标志。19世纪早期,工业化使职业妇女数目增加,母乳喂养的减少相应增大了人们对牛奶的需求,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推动着乳制品行业的繁荣。1871年,巴斯德灭菌法的推广大大提高了牛奶的安全程度,奶制品的消费更加旺盛;19世纪末期,肉类消费需求量的提高间接地带动了乳业农场的发展;火车的出现使得运送液态奶更为便捷;20世纪,冰箱的普及使得奶类的保存更便利。
一战的爆发使得牛奶制品的市场需求猛增,因为罐装牛奶、炼乳被用来改善士兵的营养失调问题;各国的农业产区纷纷响应号召,大量生产乳品罐头;战时大批妇女外出工作也使得母乳喂养大范围减少,婴儿的牛奶消费日益增长。加之这一时期也正是营销学和广告宣传学出现的时候,三者的结合,将牛奶塑造成了一种“完美食物”。
1906年,美国通过第一部《食品和药品法》,包括牛奶在内的食品、药品有了统一的质量检验标准,1943年又通过立法,专门拨款开展学生餐和学生饮用奶计划。1954年,时任法国国民议会主席的皮埃尔·孟戴斯·弗朗斯宣布:每个小学生每天将可以享受一杯加糖牛奶,好让他们“读书更用功,身体更结实、强壮、充满活力”。日本政府从1964年开始,要求每所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包括牛奶。
1961年国际牛奶联合会(即I.D.F)将每年5月第三周的周二定为“国际牛奶日”。
——摘编自《牛奶历史上的两次革命》
(1)根据材料指出牛奶地位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影响牛奶流行的主要科技成果,说明牛奶在哪些方面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应该是
A. 董仲舒
B. 李贽
C. 王夫之
D. 顾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