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

以下是两位史家关于德国统一的历史论述:甲说:“发生在1871年的‘统一’与其说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结果与表现,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乙说:“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只不过俾斯麦明白,普鲁士若要以强权姿态迎向未来,必然就得扮演起德国这个民族国家的领导人。”下列选项与论者观点一致的是

A. 都不认为民族主义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

B. 乙认为俾斯麦统一德国的理想高于普鲁士意识

C. 都肯定普鲁士自始至终追求德意志统一的说法

D. 两位史家关于德意志统一动因的看法相互冲突

 

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倒不如说是普鲁士实行扩张主义、并与被排斥在外的奥地利竞争的一种方式”和“俾斯麦是个彻头彻尾的普鲁士人,他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说明论者都认为普鲁士的扩张是推动德意志统一的重要因素,民族主义反而不是德意志统一的最主要因素。故答案为A项。从“他(俾斯麦)对普鲁士的认同高过对德国统一的渴望”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

A. 血缘亲疏

B. 男尊女卑

C. 妻妾有别

D. 引礼入法

 

查看答案

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

A. 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

B. 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

C. 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 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1861年“二一九法令”(节录)

材料二:根据这个伟大的法令(这里指“二一九法令”),从西方的意义上说农民获得了合法的自由;从今以后,他们成了政府的臣民,不再隶属于他们的主人。人们希望他们会被一种新的人类尊严感所激励,正如一位热心的官员在农奴解放后不久所说的:“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美]帕尔默·科尔顿著《近现代世界史》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二一九法令”的立法目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确定这一立法目标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二一九法令”是“伟大的法令”,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关于废除奴隶制度的法令前,俄国有三个阶级分别提出解决农奴问题的方案。地主贵族的改革草案:主张只给农奴人身自由,不给他们土地所有权,并且提议减少农民的份地,坚决主张农民使用份地必须负担繁重的义务。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解放农民并让农民得到他耕种的全部土地,但农民应付给地主赎金,否则就是破坏私有权,因而要求兼顾地主和农民的利益,实现两个阶级的妥协。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改革草案:主张彻底废除农奴制度,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

——陶惠芬《俄国近代改革史》

(1)1861年改革体现了上述哪个草案的内容?并分析此次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另外两个草案未被采纳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后农民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       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农民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自法令颁布之日起,农民即可赎买份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