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将变法的过程描述为康有为由布衣而卿相的个人发迹史,将清政府陆续推行的新政缩减至康有为主导的“百日维新”,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将政变的原因约化为主维新的光绪和主守旧的慈禧之间的帝后党争。这些观点在现行的叙述中演变为:康有为是维新运动的主要领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构成的维新派是当时唯一的进步力量,康有为的思想是变法的主导思想,他多年奔走推动了变法运动的发展,并最终得到光绪帝的支持,于1898年推行了短暂的新政。
——余音《百年黄昏:回到戊戌变法历史现场》
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曾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某班组成了三个兴趣小组对这两个派别的关系进行探讨论证,结果得出了以下三个结论:
第一组 |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
第二组 |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
第三组 |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
(1)材料一中梁启超将“康有为思想诠释为戊戌年新政运动的唯一指导思想”,梁启超这样评价的依据是什么?试简要说明之。
(2)材料二中的三个结论,只有一组是准确的,请加以判断并简要论证。
笛卡尔认为,需要哲学家们用“自然的理由”来说服不信宗教的人,归结到一句话,就是用几何学那样精确的方法来处理形而上学的神学。笛卡尔的这一“方法”
A. 消除了科学与宗教的对立
B. 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宣扬
C. 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发展
D. 巩固了天主教会的统治
罗马法规定,当儿子成为将军时,可能会指挥其父;当儿子成为高级官吏时,可能要审判其父。但又规定,家长拥有对子女的生杀权。这表明罗马法
A. 公法与私法分立
B. 过分强调形式主义
C. 存在结构性缺陷
D. 违背人道主义精神
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主要表明西周。
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 确立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C.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D.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
1583年意大利籍传教士利玛窦为了能吸引人们到教堂,在接待室里陈设了西方制造的时钟、时暑、浑天仪等物,又在墙上悬挂了用汉文标明地方的世界地图,后又译著了《几何原本》《乾坤体义况万国舆图》等图书。材料表明利玛窦
A. 顺应了中国新经济方式的产生
B. 主张“西学东渐”以改造中国
C. 借传教为名推广西方近代文明
D. 促进了西方文明在中国的传播
明代泰州学派的代表何心隐《寡欲》载:“寡欲,以尽性也。尽天之性以天乎人之性,而味乃嗜乎天下之味风味。而色,而声,而安佚,乃又偏于欲之多者之旷于恋色恋声,而苟安苟逸已乎?凡欲所欲,而若有所节,节而和也,自不庚乎欲于欲之多也,非寡欲乎?”该观点
A. 超越了程朱理学的范畴
B. 主张有节制地释放人欲
C. 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D. 表达了新兴阶级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