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只能有一个大寺观,禁止四十岁以下的妇女当尼姑,并严禁寺院收儿童为僧,二十岁以上的青年愿意出家,须由父母申请,经官府批准,出家三年后还得赴京考试,不合格的遣发为民。这些规定
A. 使佛、道等宗教走向衰落
B. 有利于保障农业生产发展
C. 是为了提高僧尼的宗教水平
D. 是实行政治专制的重要表现
《水浒传》第二回这样描写史家庄,“前通官道,后靠溪冈。一周遭杨柳绿阴浓,四下里乔松青似染。草堂高起,尽按五运山庄;亭馆低轩,直造倚山临水。转屋角牛羊满地,打麦场鹅鸭成群。田园广野,负佣庄客有千人;家眷轩昂,女使儿童难计数。”这一庄园情景说明
A. 自耕农阶层生活富足安康
B. 土地兼并导致财富高度集中
C. 农村经济呈现出封闭状态
D. 农业为养殖业提供服务
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
A. 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
C. 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
D. 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商业环境的艰难使经营者重视经商技巧
B. 重义轻利的观念被社会各阶层全面认可
C. 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地位相对低下
D. 封建经济日益繁荣使商业竞争更趋激烈
宋人袁采在《袁氏世范》中告诫子弟说:“如不能为儒,则巫医、僧道、农圃、商贾、伎术,凡可以养生而不至于辱先者,皆可为也。子弟之流荡,至于为乞丐、盗窃,此最辱先之甚。”这反映出
A. 工商业者的社会价值观
B. 传统抑商思想影响深远
C.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提高
D. 宋代商业政策较为宽松
北齐均田令中, 有“每丁给永业田(不必归还政府的土地)二十亩,为桑田,期中种桑五十根,榆三根,枣无根” 的条文。隋朝均田令也规定了永业田必须“课之以桑、榆及枣”,“以备生生之资, 以供养老之具”。据此可知( )
A. 农民的负担逐渐减轻 B. 均田制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C.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 D. 政府的土地政策趋向于宽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