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王导(276-339)出身于北方世家大族。晋元帝司马睿为琅琊王时,王导就与之建立起密切的关系。西晋灭亡后,王导劝司马睿南渡江南。初到建邺,当地世家大族对司马睿的态度非常冷淡。王导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在司马睿乘肩舆出游时,率领北方南渡的世族皆骑马随从。江南世族见到这种形势,就相率拜于道左。借此机会,王导劝司马睿重用顾荣、贺循等江南望族。司马睿听从了王导的建议,因此,吴会风摩,百姓归心。王导为丞相后,为了进一步获得江南世族的支持,向太尉陆玩请婚。当时南方大族在书法、语言等方面相效仿北方世族,中原语言是通行的语言,王导却主动学习吴地方言。为避免南渡的北方流民与当地世族产生矛盾,王导将他们迁至吴人世族力量较弱,人口稀少的会稽等郡。王导的这些举措为东晋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王仲荤《魏晋南北朝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在东晋政权建立过程中王导举措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导在历史上的贡献。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苏联趁美国陷入越南战争之机,向埃及提供资金和军事物資,还向叙利亚、伊位克派遣了军事顾问。美国则向以色列运交了新式坦克和飞机,从空军现役部队中抽调1000名所谓“志愿人员“充实以色列空军。美国总统约翰逊和以色列人都承认,“六·五”战争的计划早在美国国防部制定好了。1967年5月26日,美国将以色列捏造的埃及将发动进攻的假情报转告苏联。苏联闻讯十分惊慌,劝告纳赛尔不要“先开第一枪”。埃及则在苏联的奉劝中陷入了麻痹。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向埃及、叙利亚、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了突然袭击,占领西奈半岛、戈兰高地和约旦河西岸的全部土地,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苏联在整个战争中袖手旁观,美国直接支援了以色列的行动。6月6日,美苏代表联合炮制出一项要阿以双方立即停火的决议草案,当晚安理会通过。8日,以色列宣布接受停火。在苏联的诱迫下,埃及和叙利亚也接受了停火。
——摘自孙吴《历次中东战争与大国关系述评》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的特点。
(2)据材料概括美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的作用。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880—1920年间,美国平均每10年入境的外来移民达到659万,爱尔兰人的天主教文化、亚裔和非裔的文化、美洲土著的文化和美国主流文化相互交织。1891年,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成立了“十人委员会”,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先后于1893年和1899年发布了《十人委员会报告》和《中学历史学习》两份核心文件。面对当时增加实用性强的课程以适应城市化、工业化的社会呼声,“十人委员会”以“我们美国人只知道美国的伟大,却不知道其为什么伟大”、“(历史教育)是人的各种条件的平衡器——是社会这部机器平衡的轮子”为由将中学历史课程列入九大核心课程。中学历史课程强调“熟悉政治和社会环境,鉴别社会和国家本质,形成公民责任感和义务感”。在课程设置中,希腊史、罗马史、英国和法国史成为世界史的主要内容,而英国史不但在第二模块中世纪和现代欧洲历史中出现,还设置了第三模块专门学习英国史。
——摘编自张卓鸿《<十人委员会报告>与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明时期的中国与英国
中国 | 英国 |
嘉靖年间(1522-1566年),沿海各地出现倭寇之患。 1557年,葡萄牙人开始在澳门定居。此后百年逐渐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絡,巨量的白银流入中国。 1567年,取消海禁,更称“隆庆开关”。 1581年,张居正推行賦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万历年间(1573-1620年),江南的苏州、常州、松江、杭州、嘉兴、湖州等六府税粮占全国税粮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1590年,李贽出版《焚书》。 1601年,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进入北京,次年刊印了《坤與万国全图》。 1602年,李贽因“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被捕入狱。 1629年,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1644年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637年,宋应星写成《天工开物》。 | 1549年,东盘格里亚爆发了大规模的反圈地农民起义——凯特起义。 1558年,伊莉莎白一世即位。在她当政期网间,完成了宗教改革。 16世纪6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要求清除英国国教中的天主教教义和救规仪式的清教徒。 1586-1587、1597-1598.1622-1623年,英国接连出现饥荒。 1599年至1602年间,莎士比亚创作了《哈姆雷特》。 1600年,东印度公司成立。 1601年,通过《济贫法》,各教区负责向居民和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以此为来源给无力谋生的贫民发放救济。 1603年,詹姆士一世继任英格兰国王,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 1620年,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1640年,英国革命爆发。 |
从表中提取中英相关的历史信息加以比较,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国际迁移流的形成集中于沿海地区,国际迁移的流向主要从闽粤两省流向诸迁入国。
——摘编自朱国宏《近代中国大规模的国际迁移:1840-1949》
材料二辛亥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推动南洋华侨对中国的向心力。1928年,新马华侨为声援国内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制造的“济南惨案”而发动反日运动,这次运动深入到普通的中下层华侨群体。中下层华侨移民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有朝一日衣锦还乡,在家国存亡之际,其对宗亲、家乡的关注,就更容易升华为对中国国家的认同。当地政府对华侨法律身份、政治权力的限制和经济上的排华活动,使得华侨难以认同当地政权。日本对南洋的经济扩张使南洋华侨、华商感到切肤之痛,而抵制日貨成为反日运动最为频繁使用的武器。中国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国内政权统一,解决了华侨社会对政权认同的困惑,大大减少南洋社会各种派别之间的争斗。
——摘编自庄国土《从民族主义到爱国主义: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对中国认同的变化》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国国际移民流向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1~1941年间南洋华侨“中国认同”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这一趋势所产生的影响。
下图为创作于1951年的苏联-幅漫画。该漫画的主旨是
A. 欧洲联合进程启动
B. 西欧经济艰难复兴
C. 美国推动法德和解
D. 西欧沦为美国附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