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经历三次英荷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和在北美的殖民地。十几年后,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调集两万大军,四百艘运输船只和五十三艘军舰,横渡英伦海峡。这一行动(C )
A. 打败并征服了英国 B. 扩大了荷兰的领土
C. 扭转了英国的政局 D. 确立了英国代议制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按照《王位继承法》,德意志汉诺威的王公乔治一世继任英国国王并在英国统治了13年。他不会说英语也不熟悉英国的政风民情,便放手让英国大臣代他去料理国事,自己什么也不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 外国王公入主的传统得到尊重 B. 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出现良机
C. 对王权的限制获得了重大进展 D. “责任内阁制’’政府已经建立
(题文)下图是19世纪末流行于欧洲的一幅漫画。根据所学知识,对其理解准确的是( )
全世界的无产者站在岸边,在马克思的指引下,准备登上标志着他们的要求的船。
A. 马克思领导着第一国际 B. 马克思主义是思想主流
C. 无产阶级要求暴力夺权 D. 工人运动推动社会变革
在宁波天一阁展出的一件清代麻布坎肩,上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科举考试中以四书五经为题的科举范文4万余字。据考证,这是当年一个考生在科举考试时用来抄袭的作弊工具,这件坎肩作弊衣是复制品。材料表明:
A. 明清时期科举制度走向衰落 B. 科举考试不能选拔真正优秀人才
C. 考四书五经易产生作弊 D. 科举制并不是完全公平公正的
2016年某国际组织在其成立十五周年纪念会上发表宣言:秉持“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精神,继续保持建设性和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遵循不结盟、非意识形态化、不对抗的立场解决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这一国际组织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欧洲共同体 C. 上海合作组织 D. 不结盟运动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A.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 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
C.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