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为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奋斗了一生。在他光辉的一生中,著作颇丰,其中有一部著作堪称是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的纲领性文件。这部著作应该是
A. 《论持久战》
B. 《论联合政府》
C. 《论人民民主专政》
D. 《新民主主义论》
国际联盟的一份调查表明,中国华南地区的雇农和半雇农占了农村人口的60%~90%,他们除了将年产庄稼的40%~60%交作地租外,还要替佃主交纳正常的地税和附加税——附加税为正常地税的35%~350%不等。农民被剥削到了极限,只有一场革命能解救他们。关于这场“革命”: ( )
A. “平均地权”是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 B. 指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C. 使晚清该地区农民贫困问题得到解决 D. 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了条件
1723年8月17日,登上皇位不久的雍正皇帝制定了一种新的秘密立储制度,即把皇位继承人的名字亲写密封,藏于盒内,以备应用。雍正皇帝的这种秘密立储制度( )
A. 破坏了传统的宗法观念 B. 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C. 引起了宫廷的争斗不休 D. 最终导致清朝灭亡
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而“希律派”则相反,指对外来文明持接纳态度。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希律派”的是( )
A. “春秋理百物,辨品类,别嫌微,修本末者也。……今四者俱为变礼也同,而其所发
亦不同,或发于男,或发于女,其辞不可同也。”
B. 窦娥唱道:“则问那黄昏白昼,两般儿忘餐废寝几时休?……催人泪的是锦烂漫花枝
横绣闼,断人肠的是剔团栾月色挂妆楼。”
C. “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盖必其有以尽夫天理之极,而无一
毫人欲之私也。”
D. 《儒林外史》:“老爷!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你是为那盏灯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从汉武帝征和四年一直到三国魏晋时期,司隶校尉都是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汉武帝时同时将郡国豪富迁徙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这表明当时
A. 司隶校尉监察使郡国力量逐步削弱
B. 监察制度是解决郡国体制的主要方式
C. 豪富家族成为维系政权的政治支柱
D. 强干弱枝是巩固专制集权的重要措施
春秋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新得到的土地分给贵族作为封地,直接派行政官员去管理。该现象说明当时(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变革 B. 血缘宗族性组织体系完全解体
C. 传统的政治体制开始崩溃 D. 新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