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到:“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C.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总结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经验教训,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要想从越南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首先必须承认我们的失败……我们对敌友分析上的失误,反映出我们完全忽视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民的政治信仰及其领导人的个性特征与习惯。在我们与苏联不断发生的对抗中,也经常出现这种失误——如在柏林、古巴、中东等问题上。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1996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苏在柏林、古巴问题上的对抗事件。
(2)概括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 意识形态的不同
B. 经济水平的差距
C. 军事力量的失衡
D. 国家利益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