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

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到:“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

A. 先秦统治强调“隆礼重法”

B. 礼制是诸侯治国的依据

C. “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

D. 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

 

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意在强调“礼”和“法”功能是异步同趋的,是一样的,均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也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和法家是不同的流派,没有渊源关系,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把讨论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中心位置,而老子重视天人关系,认为“道”是凌驾于天人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并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两人不同的天人观

A. 是不同时代背景的反映

B. 折射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

C. 孰优孰劣十分明显

D. 是继承与背离传统文化的结果

 

查看答案

有史家评论战国时期的学说称,“战国时代,诸子百家风行一时。各家中有顺势而活动的,想要因势利导,借助权力来改造社会;也有逆势而动的,知其不可而为,想依据理想来改造社会。”其中“逆势而动”的学派最有可能是

A墨家

B.纵横家

C.法家

D.农家

 

查看答案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查看答案

总结历史上战争与和平的经验教训,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要想从越南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首先必须承认我们的失败……我们对敌友分析上的失误,反映出我们完全忽视了该地区的历史、文化、人民的政治信仰及其领导人的个性特征与习惯。在我们与苏联不断发生的对抗中,也经常出现这种失误——如在柏林、古巴、中东等问题上。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1996年)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美苏在柏林、古巴问题上的对抗事件。

(2)概括材料中的观点,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

A. 意识形态的不同

B. 经济水平的差距

C. 军事力量的失衡

D. 国家利益的冲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