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美苏战略核武器形成均势是在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美苏战略核武器形成均势是在

A. 20世纪40年代

B. 20世纪50年代

C. 20世纪7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C 【解析】20世纪40-50年代,由于美苏冷战刚刚开始,没有形成均势,A、B错误;大体是从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主要标志是两国领导人的频繁互访和签署关于《美苏限制战略核武器条约》,说明美苏处于均衡状态,C正确;1991年苏联解体,D错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二战后,美、苏两国把军事实力作为争霸的砝码,展开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军备竞赛。美苏核军备竞赛的结果是

①造成了核战争危机笼罩世界

②美国是最后的胜利者

③使人类处于战争的边缘

④两国之间并未发生战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③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苏关系出现“和解”的迹象,其主要表现是

A. 柏林墙的修建

B. 美苏战略核力量的均势

C. 美苏戴维营会谈

D. 尼克松出访苏联

 

查看答案

第二次柏林危机以修建隔绝东西柏林的柏林墙而暂告结束。第二次柏林危机说明

①美苏争夺的重点在欧洲

②苏联在战略核力量方面占有优势

③柏林是美苏“冷战”的焦点

④美苏对抗已突破“冷战”的形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查看答案

艾森豪威尔就任美国总统后,提出了对苏联的两手政策,这表明

①美、苏关系出现了一些“和解”的迹象

②美、苏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③美、苏之间矛盾得到基本解决

④美国要同苏联结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天朝尊严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体制。著名的广东十三行就从这里派生出的一种特产。在那个时代,政府不会让对外贸易脱出统制,但为了天朝的体面,政府的官员又不能与夷商往来交际。这种矛盾,不能不借助以官制商,以商制夷的办法来解决。十三行的总商和行商们在贸易上是中外商人之间的中介;在外交上又是中国国和夷商之间的中介,他们是外国人的贸易对手,又是外国人在华期间的保人和管制人。一身兼二任成为一种亦官亦商的东西。对于中国来说,十三行的出现维护了天朝的的规制,而对西方商人来说,十三行却遮断了他们同中国民间和官方的联系。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英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0年,最初在马来群岛一带进行香料贸易,后来经英国政府特许,在印度、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从事垄断贸易和殖民掠夺活动。该公司在印度拥有军队,并通过战争排挤了法国和荷兰在印度的势力。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主要通过该公司进行。该公司在印度设有武装保护的商馆和货钱,垄断印度香料、棉织品和丝织品对欧洲的出口贸易。该公司在印度以武力侵占大量土地,种植鸦片等。该公司还长期垄断英国对华贸遏,并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从中攫取巨额财富。1858年,东印度公司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英国政府开始直接统治印度。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代经济辞典》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广州十三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广州十三行东印度公司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