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是战后美国对德政策乃至全球冷战战...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是战后美国对德政策乃至全球冷战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对欧洲事务缺乏成熟的心态,同时因为一战后,失败的德国赔款政策带来的沉痛教训,美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二战结束前,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摩根索出台了一份非常激进的方案: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的一切重工业;德国只被允许生产日用消费品;对德国最重要的矿区鲁尔区实行“非工业化”。“摩根索计划”由于过于严厉而不具备可操作性。1945年7月,美、英、苏三大国首脑齐聚波茨坦,美国首次提出了“分区赔偿”原则。他建议各大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索取赔偿。二战结束后,德国在内政外交上紧随美国,1946年,出于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确立总的原则是放宽对德国工业的限制,从削弱德国转变为复兴、扶植德国经济,将德国尽快纳入西方世界的体系之中。至此,美国对德政策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据桂莉、孙文沛《美国二战后对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德赔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1)变化:从削弱德国变为扶植德国。原因:①对欧外交政策的成熟;②吸取“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的教训;③二战后德国外交上紧跟美国;④为了对抗苏联。 (2)影响:①强化了美国在德国和欧洲政局中的支配地位;②为德国分裂埋下隐患;③加剧了战后的“冷战”形势;④客观上有利于西德经济发展。 【解析】(1)变化:根据“出于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确立总的原则是放宽对德国工业的限制,从削弱德国转变为复兴、扶植德国经济”得出从削弱德国变为扶植德国。原因:综合材料内容得出对欧外交政策的成熟;根据“因为一战后,失败的德国赔款政策带来的沉痛教训”得出吸取“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的教训;根据“德国在内政外交上紧随美国”得出二战后德国外交上紧跟美国;根据“出于与苏联对抗的考虑”得出为了对抗苏联。 (2)影响:根据“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是战后美国对德政策乃至全球冷战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得出强化了美国在德国和欧洲政局中的支配地位;根据“建议各大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索取赔偿”得出为德国分裂埋下隐患;根据“将德国尽快纳入西方世界的体系之中”得出加剧了战后的“冷战”形势;根据“从削弱德国转变为复兴、扶植德国经济”得出客观上有利于西德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0~1977年,新中国推行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都由国家和国有企业统包的完全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在1978-1985年这一阶段里,我国政府进行了公房出售和补贴出售住房试点,为住房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1994年,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晓旭等《建国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英国

 

17世纪

康熙年间设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

设台湾府、签《尼布楚条约》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分权”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

1727年军机处的设立

《红楼梦》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广州十三行贸易

1792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

1763年日不落帝国确立

1765年工业革命

1776年《国富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9世纪

茶叶、瓷器大量输入欧洲,中国处于出超

鸦片走私,1839年禁烟运动

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

1842年《海国图志》出版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上为17-19世纪中英两国部分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之一。故宫是一座长方形城池,城内的建筑分为外朝(在前,为阳)和内廷(在后,为阴)两部分,严格地按《周礼·考工记》中“左祖、右社、面朝、后市”的原则。故宫全部宫殿,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封建政权至高无上,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坐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星(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上。整个故宫,在建筑布置上,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组合成一个整体。在功能上符合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据百度百科等

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转而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稳定,力求对称,并将设计与美感效果建立在数学和透视学的基础上:多数建筑通过基本的几何形体来创造出理想的比例。在建筑设计及建造中大量采用(罗马时期的)梁柱系统与拱券结构混合应用;大型建筑外墙多用石材;色彩以白、灰、米黄为主色调,朴素淡雅;在方形平面上加鼓形座和圆顶;穹窿顶采用内外壳和肋骨。这些,都反映出結构和施工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结构、建筑风格是全新的,其中还包含了这一时期的许多科学技术上的成果,如力学上的成就、绘画中的透视规律、新的施工机具等。广场在文艺复兴时期得到很大的发展,早期空间多封闭,转向开放。

——张亦林《浅谈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艺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京故宫与文艺复兴建筑在建筑艺术上的差异及产生这种差异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西方建筑艺术差异的看法。

 

查看答案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后,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说明

A.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

B. 美苏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C. 一超多强的世界格局形成

D. 世界局部战争日益加剧

 

查看答案

《金融战争与美元霸权》作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A. 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 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 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