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②...

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峙的原因包括。

①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②美苏军事形势形成制衡

③社会制度不同和国家利益冲突

④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A 【解析】美苏为首的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形成是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冷战”对 峙的后果而不是原因,所以,二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冷战”对 峙的原因不包括④,选择A符合题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在八千字电报中。

A. 要求武力反击苏联

B. 提出了“遏制”理论

C. 反对局部武装干涉

D. 公开反对苏联和东欧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晚清民初的一批学人,以傅斯年为代表,有志于沿着(欧洲)东方学的道路,推进中国的人文学术水平,提出“我们要科学的东方学正统在中国”的口号,这与陈寅恪当时的学术研究有不谋而合之处,他们都同属于主张中国学术与世界学术潮流接轨的力量,1930年代,陈寅恪开始进入中国中古史研究领域。其实之前陈寅恪的佛教和周边民族历史研究与中国学术环境是有些脱节的。陈寅恪的学问更欧化,对语言的要求也更高。对于学生来说,他开设的课程过于艰深,这成为教学中的一大问题,他不得不有所改变,转而开设魏晋南北朝史和隋唐史课程,而他对自身的学问和学界潮流的反思,才是转而以中国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理论建构的。欧洲是国际东方学的中心,有着悠久的学术传统,名家辈出,以陈寅恪对自己的期待,是不甘为人后的,在这种情况下,陈寅恪加大中国中古史研究的力度,并致力于理论体系的构建,不但是他在学术上进行的自我突破,对当时希望跻身世界学术前列的中国学界来说,这种新的尝试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朱溢《陈寅恪中国中古史理论体系的建立》

(1)根据材料结并合所学知识,分析陈寅恪学术转型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寅恪先生在学术史上的贡献。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二战后德国赔偿政策是战后美国对德政策乃至全球冷战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因为对欧洲事务缺乏成熟的心态,同时因为一战后,失败的德国赔款政策带来的沉痛教训,美国在德国赔偿问题上,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二战结束前,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亨利·摩根索出台了一份非常激进的方案:摧毁或拆除德国所有可能用于战争的一切重工业;德国只被允许生产日用消费品;对德国最重要的矿区鲁尔区实行“非工业化”。“摩根索计划”由于过于严厉而不具备可操作性。1945年7月,美、英、苏三大国首脑齐聚波茨坦,美国首次提出了“分区赔偿”原则。他建议各大国在自己的占领区内索取赔偿。二战结束后,德国在内政外交上紧随美国,1946年,出于与苏联对抗的考虑,美国确立总的原则是放宽对德国工业的限制,从削弱德国转变为复兴、扶植德国经济,将德国尽快纳入西方世界的体系之中。至此,美国对德政策已发生根本性转变。

——据桂莉、孙文沛《美国二战后对德国赔偿政策的演变》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对德赔偿政策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变化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50~1977年,新中国推行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都由国家和国有企业统包的完全住房福利分配制度。在1978-1985年这一阶段里,我国政府进行了公房出售和补贴出售住房试点,为住房制度改革积累了有益的经验。1994年,国家印发了《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是:把住房建设投资由国家、单位统包的体制改变为国家、单位、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体制;把各单位建设、分配、维修、管理住房的体制改变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的体制;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以中低收入家庭为对象、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体系和以高收入家庭为对象的商品房供应体系;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发展住房金融和住房保险,建立政策性和商业性并存的住房信贷体系;建立规范化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和发展社会化的房屋维修、管理市场,逐步实现住房资金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房地产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晓旭等《建国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历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90年代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中国

英国

 

17世纪

康熙年间设南书房、平定三藩之乱

设台湾府、签《尼布楚条约》

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651年颁布《航海条例》

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提出“分权”

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8世纪

1727年军机处的设立

《红楼梦》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机

广州十三行贸易

1792年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来华

1763年日不落帝国确立

1765年工业革命

1776年《国富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

 

19世纪

茶叶、瓷器大量输入欧洲,中国处于出超

鸦片走私,1839年禁烟运动

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

1842年《海国图志》出版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上为17-19世纪中英两国部分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