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

1924年,孙中山先生说:“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中国共产党《中国土地法大纲》指出:“彻底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前后“耕者有其田”

A. 其目的与内容相同

B. 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

C. 都是乌托邦式的空想

D. 都没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

 

B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耕者有其田”,而中国共产党强调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故可知两者反对封建土地制度,但中国共产党还主张把土地分给农民,故后者是对前者的继承和发展,B项正确。两者关于“土地制度”的目的和内容各不一样,排除A。C项错误,中国共产党的土地制度得到彻底的执行,排除。中共产党的土地制度能真正解决中国的土地问题,排除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在1895年前,中国拥有的铁路只有微不足道的364公里,到1911年清朝统治结束时铁路总里程达到9618公里。这一现象说明

A. 清政府重视铁路交通运输业

B. 中国兴起了实业救国的热潮

C. 西方列强在中国加大资本输出

D. 辛亥革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查看答案

在18、19世纪之交成书的《御制五体清文鉴》,是清朝特地撰修的一部满、藏、蒙、维、汉五种语言对照的分类辞书。撰修辞书

A. 实行思想文化专制

B. 达到“书同文”的目的

C. 强调各民族文化平等

D. 便于各民族文化交流

 

查看答案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有关郑和远航的一些细节问题疑莫能明,引起学者的争论,主要争论的是郑和船队的大船尺度、远洋航程以及终点等问题。出现学者争论,可推知

A. 官方没有文字记载

B. 有关档案资料失传

C. 存在政治性避讳

D. 学者的史学观不同

 

查看答案

勾栏,是宋元时期一些大城市固定的娱乐场所。有人描写一个庄稼人到了城里看到勾栏的情形:“要了二百钱放过咱,人得门上个木坡。见层层迭迭团圆坐,抬头觑是个钟楼模样,往下觑却是人旋涡。……”据此可知,勾栏

A. 既有专业性又带有商业性

B.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C. 淡化了城市的传统功能

D. 突破了坊市的界限

 

查看答案

古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中华民族和世界广泛接触和交流的见证。汉武帝时期,“自敦煌西至盐泽(今新疆罗布泊),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由此可知

A.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西汉政府严格限制出境商旅

C. 汉王朝保护丝绸之路的畅通

D. 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