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

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

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B.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C.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

D.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

 

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宋时期,江浙地区经济结构以粮食生产为主,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不能自给,丝织品生产却十分发达,说明江浙地区经济结构出现转型,故D项正确。材料说明江浙地区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不足以说明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江浙地区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排除A。两宋到明清,江浙地区粮食生产在经济结构中地位下降,丝织品生产在经济结构中地位上升,没有体现出农产品商品化加速,排除B。材料表明的是两宋到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没有涉及到生产方式的变化,排除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战国时期,庄子说“人勿胜天”,而荀子不仅明确提出“人定胜天”,而且还指出“国家存亡皆与天无关,而是取决于人的做法”。这说明

A. 道家缺乏精神追求

B. 儒家具有人文理念

C. 儒道政治要求不同

D. 道家主张天人和谐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男子休妻有“七出”之说,同时又有“三不去”对男子随意休妻进行限制,即妻子无娘家可归、曾替家翁姑服丧三年的、丈夫娶妻时贫贱但后来富贵的。这一规定

A. 切实保护了妻子的利益

B. 稳定了家庭婚姻关系

C. 有利于维护宗法伦理秩序

D. 赋予女子婚姻主动权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上》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梁惠王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孟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出发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孟子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同国际联盟一样,联合国的各种非政治性活动都非常成功。但又同国联一样,它在维护和平这一主要任务上的成绩却也是有好有坏。它通过成为保持友好关系的媒介而帮助防止了大国间的全面战争。它制止了不涉及大国重大利益的印度尼西亚、以色列和克什米尔这些地区的战争,但是它却未能阻止朝鲜、阿尔及利亚、埃及和越南的一系列局部战争。而且在1862年极度危险的古巴危机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中,联合国也没有举行任何磋商。联合国的主要困难同国联一样:在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上它能提供一台解决争端的机器,但却不能下令使用这台机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联合国与国际联盟成立的相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局限性。

 

查看答案

(历史一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汉代的国有土地称为“公田”,除了士兵、服役农民耕种之外,还假(出租、借贷)给百姓,征收一定的假税,称为“假民公田”。东汉政府采用“假民公田”的办法来解决小农破产问题。遇到灾荒时,政府把国有的荒田和苑囿以及山川林泽租借给流民进行生产。接受假田的人,在头三五年可以享受免除租税的待遇,几年以后,就要向国家缴纳40%以上的假税,并承担其他封建义务。如使用公家的牛耕种,则要交更多的假税。从永平九年(公元66年)到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40年间,东汉政府“假民公田”近20次。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假民公田”的重要作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假民公田”与封建土地私有制之间的关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