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学家和理性主义者曾大大有助于在整个西方知识分子的心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科学家和理性主义者曾大大有助于在整个西方知识分子的心灵中建立两个相互补充的概念,这两个概念赋予了18世界的启蒙运动一种应付社会变化的行为模式,而这种行为模式在今日世界仍具有推动前进的力量,这两个概念是:一、自然秩序的概念。对于那些无所用心的人来说,宇宙似乎充满着不规则和混乱,其实,在不规则和混乱的表象之下,自然是有其一定秩序的;二、人类天赋的概念。这种天赋最好称为“理性”,不过大多数人的“天赋”常常因为错误的传统教育而隐没不彰,恢复“天赋”之道,只要提倡健全的——即理性的——教育就行了。

结合材料和所学史实,围绕“科学发展与启蒙运动”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论题: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 论证: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的重大突破,成为启蒙思想家批判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武器;科学家探索自然的精神鼓舞了启蒙思想家探究社会问题,提出三权分立、人民主权等一系列理论。 启蒙运动解放了人的思想,激发了人们探索自然科学的欲望,19世纪自然科学飞速发展,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等一系列科学成就。 【解析】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解题时首先通过阅读材料信息,获取关键内容“科学家和理性主义者曾在整个西方知识分子的心灵中建立两个相互补充的观念” “伏尔泰吸引了我们的智力,卢梭触动了我们的心灵.我们看到他们攻击旧制度,暗中引以为乐.我们同时享受着贵族阶级的利益和平民哲学的愉快”等。其次,依据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即围绕主题“科学发展与启蒙运动”可概括观点为“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相互推动、相互影响”;再次,结合启蒙运动与近代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围绕主题阐述两者关系即可;总之,阐述过程中要求史论结合、语言准确、层次清晰等,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后,苏联“一五计划”的成功再次引起了中国知识界对苏联的关注,中国知识界出现了新的一轮“苏联热”。那时,以苏联为主题的报刊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如1930年《俄罗斯研究》月刊创刊,1931年10月《苏俄评论》月刊创刊,1934年《中国与苏俄》创刊。就连一向保守,以“无偏无党”为宗旨的《申报》也刊登了许多有关苏联的文章。恪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之“四不主义”训条的《大公报》也大谈苏联,还把《苏联五年计划成功史》誉为“记者不可不读”之书。这时几乎没有哪种刊物不谈论苏联,不发表有关苏联的文章,谈论苏联已成为一种时尚。

——郑大华《论苏联“一五计划”对20世纪30年代初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材料二与机器设备的进口一样,苏联在“一五”期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规模也是空前的。到“一五”计划的第三年初,苏联工业部门已与外国公司签订了价值达八千三百万卢布的技术引进协议,计一百二十四份。苏联与许多世界著名的公司如美国的福特、弗莱因、通用电器,德国的德律风根,法国的施留姆别尔热,瑞典的埃利克松等都进行了比较成功的技术合作。此外,苏联邀请了许多外国专家来国内工作。1930年,在苏联工作的外籍专家约有七千人以上。外国熟练技术工人也有三至五千人。

——姚海《1929-1933年苏联与西方的经济关系》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政府大量聘请外国专家和顾问。据统计,1949~1960年来华工作的专家总计超过2万人,其中苏联专家就占89%。苏联的技术专家主要集中于基础工业部门。如重工业部、燃料工业部等系统。此外还有大量的设计专家,负责全国性的规划、配置和设计工作。在军事领域,海军、空军、炮兵等技术兵种,苏联军事专家和顾问总教也在万人以上。同时。外国的顾问还遍及中共中央和政府所有部门,向新中国传授其管理经验。

——摘编自沈志华《苏联专家在中国(1948-1960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一中使用“再次引起”一词的理由,并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出现新一轮“苏联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苏两国在引进外来技术方面的不同之处。

 

查看答案

弗兰克曾说:“正如历史学家所知道的,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组建了一个世界’。……人们甚至丝毫没有想到,也许还有另一条相反的道路,也许是世界创造了欧洲。”他在此处强调的是

A. 彻底否定了欧洲中心论

B. 要以整体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C. 要以发展的观点看待欧洲史

D. 要以反殖民主义的态度看待欧洲史

 

查看答案

马克思认为“公社以其审慎温和著称的措施,只能适合于被包围城市的情况。它所采取的一些特殊措施只能表明通过人民自己实现的人民管理制的发展方向。”这段材料主要表明

A. 巴黎公社实行无产阶级的专政

B. 巴黎公社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

C. 巴黎公社的爆发具有一定偶然性

D. 巴黎公社还称不上是真正的革命

 

查看答案

1930年,美国通过了《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2万余种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立即引起欧洲国家对美国商品的报复措施,使全球贸易几乎终止。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许多国家对外贸的依赖性减小了。据此我们可以推测

A. 此关税法从根本上解决了经济危机的伤害

B. 面对全球危机人类合作共同抵制经济危机

C. 1913~1938年期间经济全球化趋势被改变

D. 设置贸易壁垒,导致了世界贸易的萎缩

 

查看答案

辩论是古代雅典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公元前5世纪末,许多公民在公民大会或法庭上假装自已不会演说,反过来却说对方很会演说,这成了争取同情的固定套路。这一现象是

A. 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B. 思想文化退步的体现

C. 频繁改革的结果

D. 政治体制的产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