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的诗词《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 】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这首诗写于哪一年?请分析战争中交战双方的态度及其最终结果

(2)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基本原则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历史意义?你认为当今制约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1)1896年。日本:蓄谋已久、中国:避战求和。结果:中国惨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2)基本政策:一国两制、基本原则:一个中国 (3)直接背景:中美关系的改善。建交意义:结束了长期对抗,翻开了睦邻友好新篇章,符合双方的利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 制约问题:日本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否认南京大屠杀) 【解析】(1)根据材料一“清末诗人丘逢甲”“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等信息可知该诗写于1896年。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日本蓄谋已久、中国避战求和方面回答态度即可。可从中国惨败被迫签定《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方面回答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国两制,基本原则是一个中国。 (3)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中美关系的改善。关于中日建交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结束了长期对抗,翻开了睦邻友好新篇章,符合双方的利益,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等方面思考作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制约中日关系的核心问题是日本对于历史问题的态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确立了不尽相同的政体,有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有的是民主共和政体。即便如此,这两种政体在不同的国家也具有明显不同的特点。之所以出现如此的多样性,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 各国所接受的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同

C. 各国的具体国情差异较大    D. 各国民众对民主制度的认知程度不同

 

查看答案

看似随心所欲的漫画,通常可以用戏谑的笔法和语言生动形象地表现重大历史题材。下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山姆大叔召唤小鱼过来的目的有

A. 援助欧洲发展    B. 扶持资本主义

C. 遏制苏联势力    D. 建立北约组织

 

查看答案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从下面两图的转变,说明

A. 海峡两岸都支持和平统一祖国    B. 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C. 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策略发生了变化    D. 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查看答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下列关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于中苏建交时首次提出

②它是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③它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交往

④它在国际上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A.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B.群雄并起

C.一超多强、多极化趋势加强

D.军事政治集团不断涌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