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为新华社与的某一年元旦新年献叫中说道:“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献词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A. 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 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事力量急剧衰退
C. 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 开国大典,建立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状况是
A. 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工业
B. 形成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C. 轻工业比重大,重工业基础薄弱
D. 只受到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
浙江省吴兴钱山漾遗址曾出土一种类似戽器形的木质器皿,有的认为就是所谓的“罱泥戽斗”。戽斗是一种
A. 播种工具 B. 灌溉工具 C. 收割工具 D. 耕地工具
《罗马法概论》指出“所有残存的文本看起来都具有土生土长的特点,这同留传下来的传统说法相一致:平民们所寻求的不是改革法律,而是公开法律。”“公开法律”指的是制订
A. 《十二铜表法》 B. 习惯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到1968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军、干、群“三结合”的领导机构,作为各级地方的临时权力机构。该机构
A. 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大倒退
B. 是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C. 有利于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D. 有利于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积极性
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 国共合作
B. 秋收起义
C.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