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3 ——据吴裕成《中国的井文化》等 “井”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 3

——据吴裕成《中国的井文化》等 “井”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表 3 为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与井文化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表。从表 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名称,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总体要求:所提炼论题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论据准确,材料中的三个史实引用合理; 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明确 示例 1: 中国古代井文化与农耕文明。 阐述:井灌技术提取地下水灌溉农田;坎儿井技术从内地推广到新疆等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生产发展; 井田制形成了“方里而井”的基层社会组织;乡井情怀反映了农耕定居、安土重迁的生活状况;天井等 建筑艺术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的农耕生活特色。 中国古代的井文化反映了农耕文明的特征。 示例 2: 与井有关的革命文化。阐述: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何保障农民的利益,“红军井”就 是人民群众对拥护革命、支持革命事业的历史见证。抗日井与王震井则反映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英雄的尊 敬。“红井”所刻碑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毛泽东思想的认同与传承。 与井有关的革命文化反映了党的事业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示例 3: 井文化的时代变迁 阐述: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机器设备进行工业生产,推动着新式矿井的出现。如,“唐山矿一号矿井”的建 设。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推动了各类与工业文明相关的进的出现。如,石油工业的快速 发展推动“油井”的建没;海洋资源开发推动海上钻井平台展的出现。井文化的变迁反映出近现代中国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历程。 【解析】本题据材料表格中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与井文化有关的历史事物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名称,拟定一个论题,如:中国古代井文化与农耕文明。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井灌技术、坎儿井技术、井田制、乡井情怀、天井等建筑艺术等方面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注意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的竞争环境,强化了人们对各自国家的认同。秦统一中国使一统天下的国家观获 得政治上的实现。到了西汉,“大一统”的国家观念更进一步地被意识形态化。自汉魏之际开始,对国家忠诚被凸显出来,唐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的很多例证,也证明了这一点。两宋士人基本达成一种道德共 识:凡沾旧国一命之恩者,不应再改仕新朝。面对金兵的南下,华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民兵”、“忠义军” 等抗金武装表现突出。清代在修撰《明史》时也专设《贰臣传》以待明朝降臣,这可看作是加强国家认同的一种举措。   

——摘编自姚大力《中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国家认同》

材料二 1894 年,孙中山成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后来,同盟会在政纲中又阐述了排满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之间的逻辑。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誓词中庄严宣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 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随后,在清帝退位诏书中也承认:“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位共和立宪国体”。这表达出满洲人对新国家的认同。

——据《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清帝退位诏》等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国家观相比,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国家观有何发展, 并对其予以简要评价。

 

查看答案

1924年1月,孙中山在闸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其阐述

A. 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B. 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 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

D. 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查看答案

1950年5月,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的“舒曼计划”公诸于世“法国政府建议把法德两国全部的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共同的高级机构的管理之下,将其纳入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以加入的组织之中。”其目的在于

A. 顺利实施马歇尔计划

B. 促进法国和德国的和解

C. 结束德国的分裂局面

D. 为欧洲一体化奠定基础

 

查看答案

1945年1月,盟国赔偿委员会代表宣布:只允许日本维持最低限度经济所必需的设备,其余一律拆除。但到了1951年,美国根本放弃了拆除日本工厂的设备,并且提出不要日本赔款。盟国对日政策转变的背景是

A. 大国对峙的加强

B. 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C. 西欧国家的联合

D.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查看答案

1947年3月,上海出版的《世界知识》杂志发表文章说,它“的确是使美国的外交政第开始了攻势的行动。这影响是全世界意义的”,它“的确是一颗炸弹,在这颗炸弹的威力圈里,遭到波及的是全世界的人民,连美国人民也不能逃避。”该文章评价的“它”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约组织

D. 柏林危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