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戊戌维新时期,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在国内政界和知识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康梁”并称。变法失败后,他陆续撰写了一批宣传西学的文章,简要介绍西方著名学者和思想家的哲学、社会学和伦理学观点,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对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使他的思想体系更为理论化和系统化。

他的思想从总体上说,是在不断追求真理,探索未来。例如,他追随康有为变法,但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他反对共和,反对革命,同革命党人论战,但武昌起义后,他又表示热烈拥护民主共和,并出任民国政府的总长;他拥戴袁世凯做大总统,并为他献计献策,但当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又与蔡锷一起,举起护国大旗,讨伐袁世凯。

——摘自陈国庆、聂苏秦著《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对康有为和民主共和的态度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变化:对康有为:从追随变法到激烈辩论抗争再到严厉批评。 对民主共和:从反对共和到拥护共和再到维护共和。 (2)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政局的动荡;西学的影响;对真理的不断追求、救亡图存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从时代、文化、个人三方面回答。) 【解析】(1)梁启超主编《时务报》,发表了《变法通议》等文章,鼓吹变法,宣传“民权论”。“为了寻求真理,又同其师激烈辩论抗争,康有为扶持溥仪复辟,他又给予严厉批评”。概括材料可知,梁启超对康有为从追随变法到激烈辩论抗争再到严厉批评。对民主共和要注意武昌起义前后梁启超态度的变化,从反对共和到拥护共和再到维护共和。从维新变法到辛亥革命,其实质是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2)结合19世纪末期20世纪初期中国的时代背景,梁启超思想不断变化的主要原因,要结合近代以来西学东渐、政局的动荡以及对真理的不断追求进行分析。具体从时代、文化、个人三方面回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历史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在南朝鲜和一些联合国成员的支持下,赢得了一场对对北朝鲜人的战争,而输掉了另一场计对中国人的战争。这两场战争的起因本质上完全不同:北朝鲜人公然发动侵略而被挫败;中国人努力保护其家园免遭潜在的入侵威胁并获得了胜利。

——摘自(美)贝文·亚历山大《朝鲜一一我们第一次战败》

材料二除战争亲历者外,对许多美国人而言,朝鲜战争始终是历史中的一个黑洞。停火的第二年,它就变成了一场没人愿意再去回忆和了解的战争。而在中国,情况恰恰相反。对中国人而言,这是一次值得自豪的成功,也是这个国家在新的历史中写下的最灿烂的一个乐章。

——摘自(受)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一一美国人跟中的朝鲜战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赢得了一场针对北朝鲜人的战争”的结果是什么?中国人认为“潜在的入侵威胁”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朝鲜战争的结局对中美双方产生的不同影响。

 

查看答案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代户籍分“良民”与“贱民”,前者为自由民,后者包括依附于官府的役户和门阀的家丁、奴婢。中唐之后,均田制解体,宋代“不抑兼并”,允许产权自由流动,“贫富无定势”,世家大族进一步削弱;另一方面、两税法使古代赋税制度由“舍地税人”到“舍人税地”方向发展。基于此,宋代废良贱户籍制,根据居城或居乡,划为“坊郭户”与“乡村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城市居民户口。又根据居民有无不动产,划分“主户”与“客户”,再以家庭财产之多寡,将主户划为不同户等。上等户纳税多,下等户纳税少,客户由于没有田产,则不用缴税,更不会被束缚在土地上,“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此外,宋代立法规定:一个人移居到一个地方生活一年以上,便可获得当地户口。这样,大量商人、佣工、流民涌入城市。

——据吴钧《户口册上的中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户籍制度改革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纵观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大致可以将其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从西汉时期的张謇通西域至明代的郑和下西洋止,是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虽然也有一些域外国家或地区的物产,如西域的葡萄、核桃等植物,以及胡琴等乐器传入中原地区,甚至还有一些如印度的佛教思想等也传入中国。但是,就整体过程而言,中国始终是以先进文明输出国的姿态而出现或存在的,呈现出明显的中华文明向周边国家和地区辐射和扩散的色彩。这是一种进步文明向不太进步地区的自然辐射,是一种高势能文化向低势能文化渗透与浸润的自然过程,基本上是各国间的和平、和谐发展。第二个阶段,大致自清朝初年至其覆亡止。此一时期,虽然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但中外之间的联系并未完全中断。除了西方国家的商人不断来华以外,诸如荷兰、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法国等国家都曾派遣使节来华,力图与中国建起商贸,甚至是国家的关系。

——摘编自王开玺《古代丝绸之路的辐射力》

材料二处于新航路和商路中心的英国是早期拓殖、奴隶贸易和争夺海外市场的主要国家,它先后打败西、荷、法,树立了海上霸权、商业霸权和殖民霸权。18世纪60年代,成为“日不落帝国”。它拥有的殖民地之广、市场之大,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就此确立了。有几种条件决定了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但如此广阔的市场、廉价原料产地和对商品的大量需求,无疑是首发工业革命的一个强劲动力。

——摘编自杨子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史概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大致划分为两大历史阶段的主要依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近代世界市场的异同。

 

查看答案

下图是创作于1957年的时政漫画《祝君晚安》。画面上,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床头的小牌上写着“美国导弹基地”,他们的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 美国成立北大西洋集团对苏联进行核威慑

B. 北约集团内部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

C.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峙加剧

D. 美国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