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一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代在中国古代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在宋元时代,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英国科学院院士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所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材料二:程朱坚定的认为一草一木皆有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之类,无非这理。……不仅如此,程朱以为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其说乃不免以物为外在,析心与理为二。

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宋徽宗赵佶以画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着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是“非无舟人,只无行人”。

材料三:《汉书·循吏传》:文翁,庐江舒人也。景帝末,为蜀郡守,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又修起学官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为除更徭。数年,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

(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的知识,举三例说明宋朝的科技发展“已呈巅峰状态”及对世界文明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2)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文翁兴学”的特点及影响。

 

(1)科技与影响:①活字印刷术,推动世界文化的传播; ②火药广泛运用于军事,帮助西方资产阶级在近代战胜封建专制; ③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在地理大发现中(或新航路的开辟)起了重要作用 (2)新特点:把儒家伦理道德上升到天理高度;增加了儒学的哲学思辨色彩影响: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 (3)特点: ①是汉代地方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学;②注重培养师资力量;③学习内容兼有儒法思想;④面向基层招生,鼓励子弟入学,给予保障。 影响:①带动求学之风(改变了社会风气);②提高了蜀地文化素养;③推动汉代地方官学发展。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代科技成就的掌握及其对世界文明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回答时首先要联系所学,同时注意题目的具体要求“举三例”加以说明宋代的哪些科技成就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然后再具体分析对世界文明的影响。引用马克思所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示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 (2)据材料二说明其“新”在何处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程朱理学特点及影响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新”时,要注意联系宋代之前儒学的情况,再结合程朱理学的主张及时代特征,进行对分析归纳。根据材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须穷究事物内在之理”等语句可总结出朱熹的核心理论主张---理。朱熹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天地万物始源的“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新儒学的产生对宋代文人书法和绘画特点的影响,要结合这一时期书法及绘画上的成就、特点分析解答。理学强调的是一种精神,使文人更加注意内心的修养,思维方式和价值判断,重理明道求理趣、修身进德为养气、读经积学谈义理等理学观念。在书法上强调精神气度,认为强调人书并重,尚意尚趣,明心见性;绘画上更加注重意境,理学观物内省的思维方式、追求平淡中和的生活意趣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所以表现在书法、绘画等艺术中,就是强调精神、气度等。 (3)根据材料,获取信息,“文翁兴学”的特点主要有:①从办学的主体分析,文翁“为蜀郡守”,“文翁兴学”是汉代地方政府最早设立的官学;②从教师队伍建设分析,“乃选郡县小吏”“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说明注重培养师资力量;③从学习内容分析兼有儒法思想;④“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官弟子”从招生对象分析,主要是面向基层招生,从招生政策分析,“为除更徭”,为鼓励子弟入学,给予学生优惠政策。关于影响,根据材料“文翁兴学”之后,“县邑吏民争欲为学官弟子”“由是大化,”带动了求学之风,改变了社会风气;“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可见提高了蜀地文化素养;“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自文翁兴学始。”文翁兴学推动了汉代地方官学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

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左传》

材料二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摘自张岱年、方可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1517年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这次挑战具有极其深远的宗教和政治内涵。到该世纪中期,原本只是路德个人的一次反叛教会的行为,迅速发展成为一场新教宗教改革运动,彻底打破了西方基督教的统一。16~18世纪,西欧君主利用宗教争端紧紧控制了社会。通过限制诸侯贵族,王室得以拓展自己的势力并加强对臣民的控制能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体现的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儒家学说能够在汉代成为主流思想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三,分析宗教改革起到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查看答案

关于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历来分歧较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祁龙威认为:“洋务派发展的经济企业,先是‘官办’,后有‘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经营管理之权,操之于‘官’,直接与封建政权相联系,为封建统治服务。这些企业在经济上和技术上都对外国资本有紧密的依附关系,为西方资产阶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增开了‘方便之门’。牟安世认为,“在洋务运动时期,商埠由五口通商发展到三十六口通商。他们遍布中国沿海和边疆,并在不同程度上深入到中国内地”。这“实际上说明了不平等条约的网罗的扩大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洋务运动时期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洋务运动并没有延缓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而是加速了它”。

材料二:孔令仁认为,他们搞洋务,发展资本主义,讲求富强之术,改良军备,从长远观点来看,实在是抵抗外国侵略的有效方法,根本方法……通过洋务运动,中国毕竟建立了一支新式军队,出现了一批近代企业,这支军队在抵抗外国军事侵略上是出过一些力的,这些近代企业在抵抗外国经济侵略上也起过一些积极作用……洋务派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不是像清政府及顽固派那样起了推进作用,而是像广大人民那样起了延缓的作用。

就材料中的两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自己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字数不少于180字)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这种文学形式的基本特点是与“新古典主义”对立,它以充满激情的夸张方式来表达理想与愿望,力主表现个性和感性,不像古典主义文学那样强调理性以及对社会、国家整体的服从。符合这一特点的作品是 (      )

A. 《巴黎圣母院》    B. 《人间喜剧》    C. 《战争与和平》    D. 《悲惨世界》

 

查看答案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

A.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B. 牛顿建立起力学理论体系

C. 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

D. 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